如图,△ABC∽△A′B′C′,AB=3,A′B′=4.若S△ABC=18,则S△A′B′C′的值为( )
如图1,点E为矩形ABCD边AD上一点,点P,点Q同时从点B出发,点P沿BE→ED→DC 运动到点C停止,点Q沿BC运动到点C停止,它们运动的速度都是1cm/s,设P,Q出发t秒时,△BPQ的面积为ycm2 , 已知y与t的函数关系的图形如图2(曲线OM为抛物线的一部分),则下列结论:①AD=BE=5cm;②当0<t≤5时,;③直线NH的解析式为
;④若△ABE与△QBP相似,则t=
秒。其中正确的结论个数为( )
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有直角∠MPN,使直角顶点P与点O重合,直角边PM、PN分别与OA、OB重合,然后逆时针旋转∠MPN,旋转角为θ(0°<θ<90°),PM、PN分别交AB、BC于E、F两点,连接EF交OB于点G,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①EF= OE;②S四边形OEBF:S正方形ABCD=1:4;③BE+BF=
OA;④在旋转过程中,当△BEF与△COF的面积之和最大时,AE=
;⑤OG•BD=AE2+CF2 .
如图1,若CE=CF,求证:DE=DF;
如图2,在∠EDF绕点D旋转的过程中:
①探究三条线段AB,CE,C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②若CE=4,CF=2,求DN的长.
爱好思考的小茜在探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垂三角形”,即两条中线互相垂直的三角形称为“中垂三角形”.如图(1)、图(2)、图(3)中,AM、BN是△ABC的中线,AM⊥BN于点P,像△ABC这样的三角形均为“中垂三角形”.设BC=a,AC=b,AB=c.
如图2,当∠PAB=30°,c=2时,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