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 (1)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它为后世留下的宝贵政治遗产是什么?

  2. (2) 英国资产阶级为实现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由此确立了哪种形式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3. (3)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实现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中国资产阶级各派别进行了哪些探索?

"前前后后长达八年之久,这么长时间的叛乱,这带给国家的伤害是十分巨大的,史学家们都认为这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材料评述的是(    )
A . 安史之乱 B . 黄巢起义 C . 宦官专权 D . 藩镇割据
中共十四大提出:“这几年我们对经济体制实行了一些改革……收效也很明显。”此次会议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指(   )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 . 实行改革开放 C .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 提出“一国两制”
1929年10月24日美国无数昔日的“百万富翁”一觉醒来便一贫如洗。一些开船出海游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了身无分文的贫民。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 . 美国独立战争 B . 美国南北战争 C . 经济大危机 D . 罗斯福新政
“吸引我的是他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多么诱人,精致超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

A . 瓷器 B . 丝绸 C . 铁器 D . 青铜器
我国的对外开放遵循的是循序渐进的原则,经历了由“点”到“线”到“面”的过程。我国对外开放开始于“点”这里的“点”指的是(    )

A . 经济特区 B . 沿海开放城市 C . 经济开放区 D . 广大内地
新中国建立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点是(    )
A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 七届二中全会 C . 中共八大 D .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下列各项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努尔哈赤迁都北京,后改称盛京 B . 皇太极重视发展生产,改革内政,并注意选拔人才 C . 皇太极改女真族名为满洲 D . 皇太极改国号为清,他就是清太宗
14至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的兴起和新航路的开辟对人类历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被称为“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关于这个时代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封建社会的终结 B . 资本主制度的确立 C .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 .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它宣扬众生平等,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1. (1) 上述材料的观点属于哪种宗教?
  2. (2) 请写出这种宗教的产生地区,创始人,创立时间。
  3. (3) 根据所学知识,画出这个宗教的传播路径。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

探究二:经济篇【技术创新】

探究三:文化篇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1. (1)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在哪个朝代创立?武则天对该制度有哪些创新?

  2. (2) 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3. (3) 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谁被誉为诗圣?

下图是阎立本创作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的场景。这反映了(    )

A . 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 B .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C . 通过和亲手段促进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 . 采用册封方式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朝政府
一位同学制作了20世纪以来国际政治格局演变示意图。图中空格处应填写的是(   )

A . 两极格局 B . 欧洲联合 C . 区域集团化 D . 一超多强
鸦片战争后,针对英国在广州强行租地的行为,广东人民提出了“不共戴天,誓灭英夷”的口号。这一口号表达了民众(    )
A . 对清政府的失望 B . 反抗侵略的决心 C . 变法维新的思想 D . 反帝救国的主张
有一位音乐家,他出生于德国伯恩,酷爱古典音乐,却在青年时期不幸失聪。但他勇于向命运挑战,创作出了《英雄交响曲》等不朽乐章。这位音乐家是(   )
A . 达尔文 B . 巴尔扎克 C . 爱因斯坦 D . 贝多芬

“近代化”是指近代以来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大转变,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理性化等。某校九年级(1)班学生要举办一次以“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图文展,邀请你全程参与此次活动。

活动准备

表解历史

读图释史

材料一

文汇历史

材料二  18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科技革命的发展,蒸汽机的汽笛发出了第一声鸣响,世界展现出一派崭新的景象……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19世纪末,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1. (1) 你可以从哪些途径收集资料?

  2. (2) 列表归纳相关历史事件,是常用的学习历史的方法。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表中英文字母处的内容。并请你为该表拟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3. (3)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一中图6、图7历史事件的主要影响。图8所示艺术作品体现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反映了当时哪一阶级的愿望?

  4. (4) 举例说明材料二中的“崭新的景象”。指出“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到电气时代”的标志。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你有何认识?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图中的广州、厦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四个地方或区域对外开放的先后顺序应是(    )

A . 海南岛——厦门——珠江三角洲——广州 B . 厦门——海南岛—珠江三角洲——广州 C . 厦门——广州——珠江三角洲——海南岛 D . 海南岛——厦门——珠江三角洲——海南岛
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 C . 体现了多劳多得的原则 D . 农民的产品全部上交
在中国历史上,北魏是一个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的朝代。这个王朝是由下列哪个少数民族建立的(    )

A . 氏族 B . 鲜卑族 C . 契丹族 D . 匈奴族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强烈的政治色彩,被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下列口号、标语出现在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的是(  )

A .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B .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C . 一切以阶级斗争为纲 D .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