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

马德

    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不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在孩子的屁股上。娃子“哇”地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递给了他。

    “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看她的孩子走开了。

    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 (1) 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什么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
  2. (2) 小说第②小节划线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第11节划线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
  3. (3) 第⑨和第12节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
  5. (5) 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
文言文段阅读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 ,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1.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
    A . 不可得          风雨程             统筹 B . 不为得          一丝不             全性命 C . 人之所          深痛疾             褒善贬 D . 辟患          不物喜             严阵
  2.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
  3. (3) 文段中蕴含着一个人生准则,请你概括出来。联系现实,谈谈你对这一准则的理解。
下面是一位学生写的“学习英雄”随笔中的一段,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越是困难时刻,越能见证守望相助的真情;越是紧要关头,越要凝聚同舟共济的力量。在医院前线,医护人员不择手段与病毒较量。在医院这个战场之外,还有不计其数的人,在物资保障、科研攻关、民生供应、基础预防等方面全力以赴 , 与疫情竞速。谢谢你们,真心英雄,是你们凝聚成阻击疫情的钢铁长城。

A . 同舟共济 B . 不择手段 C . 不计其数 D . 全力以赴
名著导读

《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他曾采访了众多共产党领袖和红军将领,如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

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春夜闻笛

唐 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1. (1) 两首诗分别刻画了两类不同的人物形象,《夜上受降城闻笛》刻画的是 。《春夜闻笛》刻画的是
  2. (2) 两首诗中主人公同样是闻笛,引发了不同的情感,请你结合诗句内容加以阐述。
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每年4月20日,谷雨,是全民饮茶日。今年,金华首届全民饮茶日活动在人民广场举行。我市代表在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卫伟带领下,精心布置10个茶席,向金华市民奉上一杯东白茶。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婺州东阳县东白山,与荆州同。”他把东白茶的品质位列全国第二。早在唐宋时期,“婺州东白”(即“东白春芽”)即闻名于世,贵为贡茶。清康熙年间,生产的茶类有毛尖、芽茶、挪茶等名茶,现又开发出“东白龙井”、“和品红”,结束了我市无高端红茶的历史。

为进一步推广知茶事、习茶道、明茶礼的茶文化,班主任想举行一次主题班会活动。请你为此次班会活动策划一个方案,向同学宣传推广。(策划活动方案可以考虑活动标题、活动目的、活动过程、效果评估)

下列字形和划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 (1án)     屏障    不(xǐng)人事     春寒料峭 B . (sì)弄      诲暗    前(pū)后继       血气方刚 C . (jué)择     簇新    正(jíng)危坐     纷至踏来 D . (qī)祷      摇曳    (niān)轻怕重     雕梁画栋
古代诗歌阅读

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绘“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的画面。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嚶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 (1) 解释下列句中横线词的意思。

    ①猛浪奔()    ②皆生树()    ③泉水石(

  2. (2)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3. (3) 下列对文意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一句运用了间接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 B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运用对偶的修持手法,句式整齐,富有韵律。 C,“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以闹衬静,勾勒出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 D.“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是作者所感,侧面描写山美,一方面在赞叹山之高、林之深、谷之幽;另一方面抒发了作者的“览物之情”;对大自然的留念、向往之情。表达出作者对官场政务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弃。还有-方面是对好朋友婉言相劝,希望他早日离开官场过隐居生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谈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金忠待人以宽
(明)焦竑

    金忠①于人有片善心称之,虽有素与公异者,其人有他善,未尝不称也。里人有数窘辱公,公为尚书时其人以吏来京师惧不为容公荐用之。或日:“彼不于公有感②乎?”曰:“顾其才可用,奈何以私故掩人之长?”

(选自《玉堂丛语》)

(注释)①金忠:人名,明代鄞(今浙江鄞县)人。②感:通“憾”,怨恨。

  1.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①淫慢则不能              ②险躁则不能

    ③年与时                    ④非宁静无以

  2. (2)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②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 (3)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于人有片心称之/择而从 B . 虽有与公异者/昧平生 C . 其才可用/元方入门不 D . 奈何以私/并驱如
  4. (4) 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公 为 尚 书 时 其 人 以 吏 来 京 师 惧 不 为 容 公 荐 用 之
  5. (5) 金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阅读全文概括。
找出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

A .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B .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今天

太阳的________目的光芒

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

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

也从那隐bì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

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我们仰起了沉重的头lú

从濡湿的地面

一致地

向高空呼

“看我们

我们

笑得像太阳!”

  1.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 (2) 划线字“嚷”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rang B . rǎng
  3. (3) 填入文中横线上的字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在书法史上,王羲之是一位富有革新精神的大书法家。 B . 俄国著名诗人普希金的一生,创作了许多代表诗作。 C . 《摔跤吧!爸爸》是由尼特什·提瓦瑞执导、阿米尔·汗领衔主演的印度电影。它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表现了曾经的摔跤冠军辛格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励志故事。该影片于2016年12月23日在印度上映 ,2017年5月5日在中国大陆上映。 D . 对生态湿地公园在没有大型商业活动时是否收门票的问题,市旅游局负责人已在官网上予以否认。
写作
        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托起了落水的孩童,救助了失学的少年,你拥有博爱的胸怀;当你伸出自己的手,谅解了犯错的伙伴,与朋友摒弃前嫌,你展示了优雅的风度;当你伸出自己的手,挽起同伴的臂膀,唤起合作的热情,你获得了成功的力量;当你伸出自己的手……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伸出自己的手。

       请以“伸出自己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
A .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上顶着一(jì)儿白花,好像日本(kàn)护妇。 B .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shàn)”,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wǎn)豆黄儿。 C . 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yá),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wù)地耸立在岩石中。 D . 三妹特地买了一个很小很小的铜铃,用红(líng)带穿了,挂在它颈下,但只显得不相(chèng)。
【树立榜样学“自强”】
  1. (1) 从古至今,中国有许多自强不息的人物,也留下了许多体现自强不息精神和风骨的作品,请你举出一例并说说其含义。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几句诗蕴含着一股自强不息的豪迈气概,深刻地表达了诗人老当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抒发了他不甘年迈、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壮志豪情。

  2. (2) 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通过这次活动,王同学感触很深,他立志也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于是根据下面这段文字中范仲淹和邓稼先的感人事迹拟写了一句座右铭,请结合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仿照前半句将他的座右铭补充完整。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

观田野之风景

爷爷的金色田野

杨汉立

①爷爷坐在田头,一支喇叭筒在唇间“吧嗒”一声,芬芳自唇边漫过田野,漫过整个季节。水稻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田野早已闻惯了这种香气,村庄也是如此。其实,这香气已经不是烟草的味道,是爷爷的气味,是从爷爷体内散发出来的东西。自春天播种开始,爷爷就天天穿行在村庄之中、田野之中和水稻之中,爷爷像村庄和田野的孩子 , 水稻像     , 那么亲切,那么温馨,谁也离不开谁。

②用力一吸,爷爷觉得田野好香、村庄好香。这种香味是稻子邀约泥土的香味,和着老木屋的香味和饭菜的香味。爷爷看到了一些香气的河流,那桂花流出一些河流,那稻子流出一些河流,小溪、青山、草木、饭菜都流出一些河流。这些河流流过田野、流到云端。在田野,香气跟着他;进村庄,香气跟着他;进了房间,香气还是跟着他;吃饭时,香气更是跟着他。所以,爷爷觉得这复合的诱人芳香总在饭桌上回荡,一日三餐如此,日日如此。爷爷觉得这乡村的香气,滋养着他的生命,成为了他的灵魂,他注定离不开这个村寨,因为他离不开这种气味。

③在爷爷慈祥的目光中,水稻腼腆地低下头,笨拙却温柔地轻轻摆动身子,把柔情悄悄地变成一股浪,淹没爷爷,淹没田野,淹没村庄,甚至要把已经很蓝的天空再洗一洗;鸟群飞过上空,把一些弧线交给天空和田野、村庄的目光,交给爷爷和水稻的遐想,歌声一滴一滴坠落,让壮实的谷粒更加饱满,让金黄的稻田更加闪亮。一瞬间,田野铺上了黄金。

爷爷的汗珠滴入泥土,缓缓进入根须,涌上茎秆、稻叶、谷穗,整个田野在涌动,像亿万把扇子在扇动,扇起阵阵香风。太阳更加兴奋,把这大片大片金黄的田野照得更亮了。

⑤乡村的秋天就是唐朝,唐朝极为任性地喜欢盛大,喜欢热闹,喜欢肥厚。一株株水稻身怀六甲,身体越来越丰腴,她们以杨贵妃为标准,以胖为美,一个个展示着肥硕的身姿。她们是秋天放牧的羊群,为了争食秋天的阳光,都急着往前挤,一株与另一株挤,一行与另一行挤,一列与另一列挤,一丘与另一丘挤。

⑥行走在秋色中,爷爷看见这么多金色的稻子在风中轻轻地摆动,像是抖开往昔挥洒的汗珠。汗水和阳光是一天天沉积起来的,沉积多了就泛光,先是泛绿,越来越绿,绿得胀满,胀得田野装载不下。然后泛黄,越来越黄,直到比黄金还诱人,直到分不清是阳光染黄了稻谷,还是稻谷染黄了阳光。

⑦直到那天,父亲把整个季节卷成一支喇叭,在一个响晴中吹响了号角,引我们兄弟,去收取田野里的金黄。爷爷不甘示弱,拍打了好一阵子腰腿,不理会我们要他休息的劝告,踏入稻田。此刻,乡村开始沸腾,嘭嘭作响的打稻谷声,在田野里此起彼伏。

⑧母亲的饭香远远飘来,弥漫整个田野。桂花香也邀约了稻谷香和泥土香,与饭香会师,释放一年的积蓄,把乡村灌醉。母亲一句声音拖得长长的呼喊“吃饭啦——”,把我们呼唤得格外饥饿,似乎可以吃下一整份鼎罐饭,可以吃下整个田野,可以吃下整个秋季。

⑨在饥肠辘辘却又满怀醉意中,伫立在秋色里,于是便有一些种子在心里悄悄生根、发芽、猛长。我的心田有了四季轮回,其中的秋天也一定会有属于我的金黄的田野。

(选自《人民日报》2015年11月04日24版)

  1. (1)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标题“爷爷的金黄田野”的妙处。
  2. (2) 结合上下文,仿照第①段加点内容的写法,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
  3. (3) 简要谈谈你对第④段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 (4)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5. (5) 文章第⑨段中的“饥肠辘辘”和“满怀醉意”矛盾吗?请简要分析。
  6. (6) 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下列句子中的加线的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 初三(2)班全体同学刻苦钻研,合作探究,同学们相互不耻下问 , 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B . 桌凳坏了,有人悄悄修好;地上有纸屑,有人随手捡起,同学们对身边小事无所不为 C . 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D . 高速公路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滔滔不绝
古诗文默写。                   
  1. (1) 王维《使至塞上》中的描绘了奇特的塞外风光,画面壮阔,意境雄浑。
  2. (2) 《钱塘湖春行》中直接抒情的句子是,
  3. (3) 凝望故乡的方向,凝望着渐渐险人大海的夕阳,老人哽咽着吟诵起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闻者无不潸然泪下。
  4. (4) 《野望》中描绘萧瑟静谧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一个散文家的视觉经验如果还限于田园风光,未免太【甲】(A 狭小B 狭窄)也太保守了。同时,广义的景也不应限于视觉:街上的市声,陌上的万籁,也是一种景。景存在于空间,同时也依附于时间,所以【乙】(A春秋代序   B春种秋收)、朝夕轮回,也都是景。景有地yù(       )性     江南的山水不同于美国的山水,热带的云异于寒带的云。大部分的游记都不动人,因为作者不会写景。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两山排闼送青来”,正是化静为动。“鬓云欲度香腮雪”也是如此。只会用形容词的人,其实不解写景。

——余光中《说散文》

  1.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①地yù(   )性                         ②万(   )

  2. (2) 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将序号填入横线。

    【甲】            【乙】

  3. (3) 下面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修改成正确的句子。

    景有静有动,即使是静景,就要把它写动,才算能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