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文]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乙文]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其留金也。次日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 , 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②。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皆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节选自周晖《金陵琐事》)
【注释】①封识(zhì):封存的标记。②宦官家:做官的人家:宦官:官吏的通称。③俟(sì):等候。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讲信修睦
②盗窃乱贼而不作
③何利此数金乎
④男有分 , 女有归
(2)
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 . 大道之行也 不敢与家人言之
B .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寄一箱于畏斋
C . 以其境过清 闻其侄以他事南来
D . 拾金而人不知 其人感谢而去
(3)
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
②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
(4)
秀才何岳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的哪句话?为什么作者认为何岳第二次的行为比第一次更难能可贵呢?
答案: 【1】培养【2】害人【3】贪图【4】职业
B
①所以人不只是亲近自己的父母。 ②便上前问他,回答的数目与封存的标记都与他捡到的相符合,就还给了他。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作者认为抵御长期的诱惑更难做到,更可贵。畏斋生活困难,而那箱钱一直存在他身边,如果他意志不坚定,很可能找一些借口把钱先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