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两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草酸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向盛有1 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 ~ 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葡萄糖

C

向盛有2 g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粉末结块变成晶体,用手触摸试管壁

验证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碳酸钠晶体是放热反应

D

向盛有5 mL 0.05 mol·L-1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 mL 0.15 mol·L-1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再加入1mol· L-1 KSCN溶液

验证 Fe3+和SCN-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 . A B . B C . C D . D
根据陶瓷的生产原理,可以得出硅酸盐工业的一般特点是(  )

①以含硅物质作为原料 ②主要产物是硅酸盐 ③反应条件是高温 ④反应原理是复杂的物理和化学变化

A . ①③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③④

各取1 mol的下列物质与溴水充分反应,消耗Br2的物质的量按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漆粉

②丁香油酚

③白藜芦醇

A . 2 mol、2 mol、6 mol B . 5 mol、2 mol、6 mol C . 4 mol、2 mol、5 mol D . 3 mol、2 mol、6 mol
某烃分子中有一个由碳碳单键构成的六元环,有一个碳碳双键,还有一个碳碳叁键,则能满足上述条件的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 C8H8 B . C10H16 C . C14H22 D . C12H22
锌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金属,目前工业上主要采用“湿法”工艺冶炼锌,某含锌矿的主要成分为ZnS(还含少量FeS等其他成分),以其为原料冶炼锌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硫化锌精矿的焙烧在氧气气氛的沸腾炉中进行,所产生焙砂的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
  2. (2) 焙烧过程中产生的含尘烟气可净化制酸,该酸可用于后续的操作.
  3. (3) 浸出液“净化”过程中加入的主要物质为,其作用是
  4. (4) 电解沉积过程中的阴极采用铝板,阳极采用Pb﹣Ag合金惰性电极,阳极逸出的气是
  5. (5) 改进的锌冶炼工艺,采用了“氧压酸浸”的全湿法流程,既省略了易导致空气污染的焙烧过程,又可获得一种有工业价值的非金属单质.“氧压酸浸”中发生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我国古代曾采用“火法”工艺冶炼锌,明代宋应星著的《天工开物》中有关于“升炼倭铅”的记载:“炉甘石十斤,装载入一泥罐内,…,然后逐层用煤炭饼垫盛,其底铺薪,发火煅红,…,冷淀,毁罐取出,…,即倭铅也.”该炼锌工艺过程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注: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倭铅是指金属锌)
下列物质的分子中,既有“s_pσ键,又有p_pσ键的是(   )
A . H2O B . OF2 C . HClO D . N2
X、Y、Z、W和N均是由短周期元素组成的五种化合物.已知五种化合物水溶液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Y、Z和N均由三种元素组成.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固体化合物X为浅黄色粉末,该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有       (填序号).
    A . 离子键 B . 极性共价键 C . 非极性共价键 D . 氢键
  2. (2) 写出X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下表为Y与Z实验的部分内容:

    序号

    主要实验步骤及实验现象

    在含Y的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放置,产生浅黄色沉淀和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在含Z的溶液中,滴加盐酸,开始有白色沉淀,继续滴加盐酸,白色沉淀先增加后消失,然后加入过量的氨水又出现白色沉淀

    将实验②最终得到的混合物加热蒸发、灼烧,最终得到白色固体

    写出Y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 (4) 写出含0.1mol Z的溶液与20mL 5mol•L1的盐酸反应的离子反应式.实验③加热蒸发、灼烧得到的最终产物主要是
  5. (5) 化合物W和N可以相互转化:W N.若有W和N•xH2O的混合物6.52g,加热到完全反应后,气体产物通过浓硫酸增重1.71g,剩余气体通过碱石灰增重1.10g,则混合物中W的质量为,N•xH2O的化学式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OH的摩尔质量是40g B . 1mol H2的质量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C . 1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D . 氧气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
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

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④用稀氨水涂抹在蚊子叮咬处(分泌出蚁酸)止痒.

A . ①② B . ②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③④
有下列物品或设备:

①陶瓷餐具  ②砖瓦③水泥路桥 ④门窗玻璃⑤水晶镜片  ⑥石英钟表⑦玛瑙手镯  ⑧硅太阳电池⑨光导纤维   ⑩计算机芯片

  1. (1) 用到硅单质的是
  2. (2) 所用材料为SiO2或要用到SiO2的是
  3. (3) 所用材料为硅酸盐的是
在通常条件下,下列排序错误的是(   )
A . 硬度大小:金刚石>碳化硅>晶体硅 B . 酸性强弱:甲酸>乙酸>一氯乙酸>三氯乙酸>三氟乙酸 C . 水溶性大小: D . 稳定性大小:
某烃分子中含有一个双键和一个叁键,则它的分子式可能是(   )
A . C4H6 B . C5H6 C . C7H8 D . C10H8
固体硝酸铵加热易分解且产物复杂。某学习小组以NH4NO3为研究对象,对其热分解的产物提出如下4种猜想,其中成立的是(   )
A . NH3、H2O   B . H2、N2O、N2   C . NH3、N2、H2O   D . HNO3、N2、H2O
2Al+MoO3 Mo+Al2O3用于制备金属钼(M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l得电子 B . Al2O3 是氧化剂 C . MoO3 发生还原反应 D . 每生成1molMo有3mol电子转移
营养麦片含有多种成分,其中属于无机物是(   )
A . 玉米粉    B . 大豆粉    C . Na2HPO4    D . 白砂糖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 已知C(s)+ O2(g)=CO2(g) ΔH= a kJ·mol-1 , C(s)+1/2 O2(g)= CO (g) ΔH= b kJ·mol-1则a<b B . 500℃、30MPa下,将0.5 mol N2(g)和1.5 mol H2(g)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 k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 ΔH= -38.6 kJ·mol-1 C . 稀盐酸和NaOH溶液反应的中和热ΔH= -57.3 kJ·mol-1 , 则稀H2SO4和Ba(OH)2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2×57.3 kJ·mol-1 D . 甲烷的燃烧热ΔH= -890.3 kJ·mol-1 , 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

CH4(g)+2O2(g)= CO2(g)+2H2O(g) ΔH= -890.3 kJ·mol-1

酿造酱油中含有蛋白质、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等多种物质,其中氨基酸含量可用于衡量大豆蛋白的水解率,氨基酸态的氮含量测定流程如下图。

滴定过程氨基酸发生如下转化: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调节pH至8.2前有机酸被中和 B . pH为8.2时,氨基酸的主要存在形态为 C . 用于固定氨基的甲醛发生还原反应 D . 每100mL酱油样品中氨基酸态的氮含量为

氮、硫的氧化物都会引起环境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如图是氮、硫元素的各种价态与物质类别的对应关系:

(1) 根据 A 对应的化合价和物质类别, A ____ ( 写分子式 ) ,从氮元素的化合价能否发生变化的角度判断,图中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含氮化合物有 ____

(2) 氮气的结构决定了氮气能够在空气中稳定存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____

(3) 浓、稀硝酸的性质既相似又有差别,若要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铜镀层应选择 __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

(4) 工厂里常采用 NaOH 溶液吸收 NO NO 2 的混合气体,使其转化为化工产品 NaNO 2 ,试写出其化学方程式: _____

(5) 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与浓硫酸发生反应。写出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0℃时,NaCl的溶解度是35.1g,此时NaCl饱和溶液的密度为1.12g/cm3,在此温度下NaCl饱和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5mol/L    B1.35mol/L   C4.97mol/L    D6.0mol/L

 

下列日常生活用品中,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纯棉服装     B.蚕丝被       C.尼龙绳       D.羊毛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