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语文

能恰当填入下面语句横线处的一项是(  )

原来这董超、薛霸自从开封府做公人,____①____,回来被高太尉寻事,刺配北京。梁中书因见他两个能干,就留在留守司勾当。____②____。

A . 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B . 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今日又差他两个监押卢俊义 C . ①林冲被押解去沧州路上相害不得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D . ①押解林冲去沧州路上害不得林冲     ②卢俊义今日又由他两个监押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智能媒介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已开始介入到诗歌、散文等文艺创作之中,甚至生成的某些产品具有特定的风格,有“类人”的趋势。这虽然有可能改变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甚至改变艺术作品的范式,但人工智能所生成的只是产品,并非真正的艺术作品。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即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人工智能目前只能做到一定程度的模拟。

    在语言层面、人类日常使用的语言是人类自然语言,区别于如程序设计的语言,也就是人工语言。多数的人工智能应用程序使用“自然语言处理"”(NLP),关涉的是计算机对呈现给它的语言的“理解”,而不是计算机自己创造语言。对“自然语言处理”而言,创造比接收更因难,包括主题内容和语法形式。在语法上,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通常很不恰当,有时甚至是不正确的。人工智能的诗歌产品,虽然形式上有先锋派的痕迹、后现代的味道,或许能给予读者一种“震惊”的短暂体验,但由于没有历史深度和时间刻度,显然属于一次性的“仿后现代”。

    基于情绪和情感依赖于人类大脑中散布的神经调节这一事实,“感性”也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虽然日本软银公司开发出“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 Pepper) ,试图模拟神经调节,但效果并不理想。无论是理论层面,还是应用层面,大部分研究仍很浅表。而感性是艺术创作过程中最不可或缺的品格。

    在创造力层面,文学艺术创作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这一主体性的特质也是人工智能所不具备的。至于人工智能何时拥有主体性的创造力,未来并不可期。英国认知科学家玛格丽特·博登将创造力分为组合型、探索型、变革型。然而。即使是探索型人工智能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人类的判断,因为只有人类才能识别并清楚地说明风格化的法则。倘若人工智能能够自己分析文学艺术的风格,那么,这种创造性探索才能被称为创作。事实上,目前人工智能的智能模式远不如人类,本质上仍是人类的工具,是一种技术手段。

    对于人工智能而言,算法是大脑,算力是肌体,大数据是其成长的养分。基于深度学习机制的人工智能,并不理解自己所生成的产品的意义。它所做的只是在算法的驱动下,将一种形式投射到另外一种形式上。而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比“算法”复杂得多的精神活动。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创作中可以成为诗人或者作家的助手,但不可能替代诗人或者作家。创作主体的心灵世界诗人和艺术家的感性思维能力,艺术创作主体的灵感顿悟能力,是人工智能不可获得的。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在人工智能的推动下,人类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艺术与人工智能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融合,将激发人类无限创造的潜能,新的艺术范式将产生,艺术创作也将前所未有地变得更加日常。人工智能不是诗人和艺术家, 但在它的协助下,诗人和艺术家的潜能将被极大激发,这是一道令人向往的风景。

(节选自朱志男《是产品,而非艺术品——也论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有到改)

  1.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工智能开始介人到诗歌、散文等文艺作品的创作中,它已经初步具备了人类创作的特质。 B . “自然语言处理”能帮助计算机“理解”呈现给它的语言,但不能使计算机很好地创造语言。 C . 人工智能只要拥有像人类一样的主体性的创造力,就能创作出具有真正意义的文艺作品。 D . 人工智能的“算法”只是一种简单机械的精神活动,无法与真正意义上的“创作”进行比较。
  2.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为总分总结构,开篇提出总的观点,然后从语言、感性和创造力三个层面分别加以具体阐述,最后进行总结。 B . 文章对照人类所独有的文学艺术创作层面的典型特质,剖析了人工智能创作存在的问题及现状,论证鲜明深刻。 C . 第三段以“云端情感引擎”机器人“派博”模拟神经调节效果不佳为例,旨在说明“感性”目前是人工智能难以企及的能力。 D . 文章在论证上由浅人深、层层递进,最终证明人工智能目前很难替代人类的创作,它所生成的只能称为产品而不是艺术品。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先锋派诗歌通过语法的非正常处理意象的跳跃性拼接以带来诗意的晦涩高深,这些特点在人工智能生成的诗歌上也一样具有。 B .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诗人将自身情感与外在景物交融进行文学创作,人工智能目前是无法拥有这种情感体验的。 C . 艺术家们不仅能对自身作品和其他艺术家作品的艺术特点进行分析和鉴赏,还能够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人工智能则不能。 D . 人工智能在文学艺术领域的发展前景令人向往,未来它在文艺领域的深度介入与融合将帮助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丰富多样的作品。
下面是某史学讲座结束后,主持人和主讲人所说的话。以下4处画线句中,表达恰当的一项是()

主持人:感谢阎教授给我们带来的精彩讲述!阎教授不愧是清史研究的大家,【甲】他的多部清史研究著作在市场上广受欢迎,可谓门庭若市。【乙】他今天的讲座更是深入浅出,精彩绝伦。【丙】我们也希望阎教授在今后的学术生涯中能够抛砖引玉,更进一步。

阎教授:谢谢主持人,过奖了!【丁】也感谢大家的认真聆听!

A . 【甲】 B . 【乙】 C . 【丙】 D . 【叮】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蜕化  以偏赅全  先理后兵  贪赃枉法 B . 粗旷        韬光养晦        流芳百世        敝帚自珍 C . 诤友        寻章摘句        立竿见影        断章取义 D . 重叠        天翻地复        水泄不通        排忧解难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①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②思厥先祖父  ③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④可谓智力孤危

然后得一夕安寝    ⑥其实百倍  ⑦然则诸侯之地有限  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A . ①②⑦ B . ①⑤⑦ C . ③④⑤ D . ⑥⑦⑧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思越人·紫府东风放夜时

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①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

  1. (1)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B . 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C . 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D . 下片前两句为虚写,写梦中炉香袅袅,处境孤凄,醒来后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
  2. (2) 本词表现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文加以分析。
下图是清远市城市标识, 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该标识含义,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0个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1年6月17日,百岁翻译泰斗许渊冲先生逝世,关于他的公共记忆一幕幕闪现:许渊冲先生有两张名片,一张名片印着“书销中外六十本,诗译英法唯一人”,另一张名片上印着“不是院士胜院士,遗欧赠美千首诗”。89岁,他接受笔者的采访,面对“诗译英法唯一人”自评,他朗声一笑:“我们中国人,就应该自信,就应该有点狂的精神。”

今天,我们秉持文化自信倡导文明对话,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许渊冲先生给当代青年以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文化自信”为主题,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思考与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从下列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没有病句的一项(    )
A . 科学工作者需要有开阔的心胸,就是和自己学术观点不一样的同行也应坦诚相待,精诚合作。 B . 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C . 借口10月份汽油再次涨价,一些行业出现了经营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和变相提价等现象,使一些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商品价格上涨过快,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D . 一个优秀的作家,一个本着良心用笔杆服务世界的作家,要从人性和人类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下列各项中,加下划线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三江而带五湖/万物之得时 B . 涉以成趣/雄州 C . 或命巾车,或孤舟/川泽纤其 D . 徐儒陈蕃之榻/贾谊于长沙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曹禺是我国现代著名剧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屈原》等。 B . 《雷雨》这部剧揭示了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成员之间的种种矛盾,主要人物有周朴园、蘩漪、周萍、四凤,鲁侍萍。 C . 戏剧是一种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学,表演、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 D . 戏剧按题材所涉及的内容可分为现代剧(如《雷雨》),历史剧(如《王昭君》)。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韩愈在《师说》中对如何择师提出了独到见解,他表明选择老师的标准与地位、年龄无关,而应该是“”。

  2. (2) 在《登高》中,杜甫远眺秋景,面对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触景生情,不由发出“”的感慨。

  3. (3)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从听觉上描写了深秋号角的声音响彻天空,从视觉上用“”的诗句衬托出战士浴血奋战的悲壮。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在《短歌行》一词中,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及的明月,表达对贤才的渴望的两句是“”。
  2. (2) 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蔑视权贵的性格的两句是“”。
  3. (3) 在《归园田居》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两种声音以衬托乡村宁静而平和的句子是“”。
  4. (4) 在《登高》一诗中,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
  5. (5) 在《琵琶行》一诗中,“”两句描写了邻船寂静、冷月无声,以此来衬托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②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③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摘编自陈鹏举《诗与歌词》)

  1. (1)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 B . 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出色。 C . 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 D . 现在的流行歌曲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
  2. (2)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 B . 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 C .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 D . 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
  3.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有些流行歌词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被人们推崇的。 B . 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并不觉得它很珍贵。 C . 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已被广泛传唱。 D . 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文物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传承文化最好的物质载体,生动体现着祖先创造的优秀传统文化,(    )着古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    ①    , 是不可复得的艺术瑰宝。近年来,我国文物事业取得很大发展。但也要(    )地看到,我国是世界文物大国,又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文物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综合来说,文物保护不是单项孤立的工作,而是传承历史文化、   ②    的系统工程。各级文物部门要不辱使命,守土尽责。让文物“活起来”,(    )出更大的价值,作为文物收藏的博物馆责无旁贷。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故宫博物院利用曾是明清皇宫这一得天独厚的优势,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他们的思路值得其他博物馆借鉴。通过旅游放松心情、释放压力,在旅游中增加对各种文化的了解,已成为当下流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使旅游的品质得到提升,旅游使文化得以广泛传播,   ③    产业的融合成为了不可阻挡的大趋势。博物馆深厚的文化底蕴(    )了游客对文化旅游产品的需求,日渐成为国人的热门旅游目的地,“文化热、旅游火”成为当下旅游产业发展最鲜明的特点。

  1. (1) 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蕴含    清醒    发挥    契合 B . 蕴藏    清醒    发扬    契合 C . 蕴含    醒悟    发扬    迎合 D . 蕴藏    醒悟    发挥    迎合
  2. (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在中国的博物馆拥有的文物资源,应广泛探索极为丰富文物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B . 拥有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中国的博物馆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C . 中国博物馆的文物资源极为丰富,应更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 D . 中国的博物馆拥有极为丰富的文物资源,应广泛探索让文物发挥更大作用的方式和方法。
  3. (3)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咏而归。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李白《行路难(一)》中的“”两句,表现了作者坚持理想、勇于战胜挫折的豪迈气概和乐观精神。
  2. (2) 屈原《离骚》中表现楚怀王糊涂荒唐、不体察人心的句子是“”。
  3. (3) 韩愈《师说》中强调从师学习与对方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一句是“?”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贼平后送人北归

唐代:司空曙

世乱同南去,时清独北还。

他乡生白发,旧国见青山。

晓月过残垒,繁星宿故关。

寒禽与衰草,处处伴愁颜。

【注释】贼平:指平定“安史之乱”。时清:指时局已安定。残垒:战争留下的军事壁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送人北归的原因,抒写自己不能还乡的痛苦,“独”字含义丰富,一指友人独自北还,一指自己独不得还,含有无限悲感。 B . “旧国”指故乡,“见青山”是实写友人回到故乡,田园庐舍一片废墟,所见也惟有青山如故。 C . 尾联上句写景,正写出诗人心中对乱世的感受。下句直接写“愁”,既指友人之愁,也兼含作者之愁,这里与一、二两联遥相呼应,用笔娴熟。 D . 这是一首酬赠诗,本诗独辟蹊径,通过送友人北归的感伤写出“旧国残垒”、“寒禽衰草”的乱后荒败之景,由送别的感伤推及时代的感伤、民族的感伤。
  2. (2) 清代王文濡在《历代诗评注读本》中评价本诗“描尽乱离之后荒乱风景”,请结合颈联和尾联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御史梁皙次先生传

王世槙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尖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是时,世祖章皇帝方重言路,台省官皆矫尾厉角,务毛挚搏击为名高。先生独淡泊宁静,下直辄焚香扫地,坐终日,如退院僧。暇即与其友汪婉、刘体仁、董文骥、王世禛辈出游丰台、草桥诸胜地,或会食浮屠、老子之宫。诸子酒酣耳热,辩难蜂起,各负气不肯相下。先生默坐,或微笑不发一语。偶出一语,人人自失,觉我言为烦。先生孤耽内典,于三藏十二部之书无不研究,而于《楞严》尤了悟初因证果大旨。每过其居邸,绳床药灶外,惟经纶数卷而已。

    先生巡视茶马于秦,不名一钱。或以为言,则笑曰:“吾筹之熟矣。居官而谋利,为子孙计耳。子孙不肖而厚实,三蠢将至,曰盗贼,曰博徒,曰倡优。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在京师,日怀归田之思,属长洲文点画《江村读书图》以见志,字辈皆赋诗。去几,谢病归。淄川高侍郎念董诗云:“燕台奚被亲相送,一个嵩丘行脚僧”。盖纪实云。归田后,尤孤介自持,不接当事 , 同年王中丞巡抚河南馈问亟至,一无受。答书曰:“生有癖性,酷爱古贴,亦昔人玩龙团,饮廷珪墨之意也。温宋仲温书《兰亭十三跋》,摹于松江府亭,赵子昂书《铁佛岙钟铭》在鹤沙报恩忏院,倘各损惠一通敬拜赐矣。”其雅揉如此。先生于古文不多作,其有作,必合古人度,而于禅悦文字尤善。

    先生生明天启壬戌,卒康熙壬申,年七十一。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请碑传集》,有删节)

  1. (1) 对下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坐终日                      晏:平静。 B . 子孙不肖而厚实              居:积储 C . 不接当事                      当事:权要 D . 必合古人矩度                  矩度:气度
  2.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 皙次别号也                 吾还也 B . 偶出一语,人人自失         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C . 予辈皆赋诗                 武置酒设乐 D . 馈问亟至,一无受           不者,若属皆且为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梁煕年少时本性纯净,才思过人。他出身世家而无富贵习气,把名利看得很轻;读书好古,能诗善文,很早就有诗才和文名。 B . 梁煕任职时清正爱民,行事低调。他在任期间能够廉洁自守,视民如子,政绩斐然;因不愿突出自己而没有得到皇帝的赏识。 C . 梁煕恬淡好静,不恋官场。他在朋友聚谈时经常默坐其间,含笑不语,在京做官时总想辞去官职,去享受清静的读书生活。 D . 梁煕深研佛典,志愿清雅,对某些佛经要义体悟得特别透彻;酷爱古帖,还对一些书法名作的情况颇为熟悉。
  4. (4) 把原文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②吾惧夫三蠢之为子孙忧也,故不敢也。

    ③仆私一身而负公道久矣,非特负足下也。(《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

菌儿自传

高士其

这一篇文章,是我老老实实的自述,请一位曾直接和我见过几面的人笔记出来的。

我自己不会写字,写出来,就是蚂蚁也看不见。

我也不曾说话,就有一点声音,恐怕苍蝇也听不到。

那么,这位笔记的人,怎样接收我心里所要说的话呢?

那是暂时的一种秘密,恕我不公开吧。

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

我原想取名为微子,可惜中国的古人,已经用过了这名字,而且我嫌“子”字有点大人气,不如“儿”字谦卑。

自古中国的皇帝,都称为天子。这明明要挟老天爷的声名架子,以号召群众,使小百姓们吓得不敢抬头。古来的圣贤名哲,又都好称为子,什么老子、庄子、孔子、孟子……真是“子”字未免太名贵了,太大模大样了,不如“儿”字来得小巧而逼真。

我的身躯,永远是那么幼小。人家由一粒“细胞”出身,能积成几千,几万,几万万。细胞变成一根青草,一把白菜,一株挂满绿叶的大树,或变成一条蝗蚓,一只蜜蜂,一头大狗,大牛,乃至于大象、大鲸,看得见,摸得着。我呢,也是由一粒细胞出身,虽然分得格外快,格外多,但只恨它们不争气,不团结,所以变来变去,总是那般一盘散沙似的,孤单单的,一颗一颗,又短又细又寒酸。惭愧惭愧,因此今日自命做“菌儿”。为“儿”的原因,是因为小。

至于“菌”字的来历,实在很复杂,很渺茫。屈原所作《离骚》中,有这么一句:“杂申椒与菌桂兮,岂维纫夫蕙苣。”这里的“菌”,是指一种香木。这位失意的屈先生,拿它来比喻贤者,以讽刺楚王。我的老祖宗,有没有那样清高,那样香气熏人,也无从查考。

不过,现代科学家都已承认,菌是生物中之一大类。菌族菌种,很多很杂,菌子菌孙,布满地球。你们人类所最熟识者,就是煮菜煮面所用的蘑菇香蕈之类,那些像小纸伞似的东西,黑圆圆的盖,硬短短的柄,实是我们菌族里的大汉。当心呀!因味美而忘毒,那大菌,有的很不好惹,会毒死你们贪吃的人呀。

至于我,我是菌族里最小最小,最轻最轻的一种。小得使你们肉眼,看得见灰尘的纷飞,看不见我们也夹在里面飘游。轻得我们好几十万挂在苍蝇脚下,它也不觉着重。真的,我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比顶小一粒灰尘还轻100倍哩。

因此,自我的始祖,一直传到现在,在生物界中,混了这几千万年,没有人知道有我。大的生物,都没有看见过我,都不知道我的存在。

不知道也罢,我也乐得过着逍逍遥遥的生活,没有人来搅扰。天晓得,后来,偏有一位异想天开的人,把我发现了,我的秘密,就渐渐地泄露出来,从此多事了。

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明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子疔疮来了。”]

“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这是我亲耳听见过三位中医,对于三位病家所说的话。我在旁暗暗地好笑。

他们的传统观念,病不是风生,就是火起,不是火起,就是水涌上来的,而不知冥冥之中还有我在把持活动。

因为冥冥之中,他们看不见我,所以又疑云疑雨地叫道:  “有鬼,有鬼!有狐精,有妖怪!

其实,哪里来的这些魔物,他们所指的,就是指我,而我却不是鬼,也不是狐精,也不是妖怪。我是真真正正、活活现现、明明白白的一种生物,一种最小最小的生物。

既然也是生物,为什么和人类结下这样深的大仇,天天害人生病,时时暗杀人命呢?

说起来也话长,真是我有冤难申,在这一篇自述里面,当然要分辨个明白,那是后文,暂搁不提。

因为一般人,没有亲见过,关于我的身世,都是出于道听途说,传闻失真,对于我未免胡乱地称呼。

虫,虫,虫——寄生虫,病虫,微生虫,都有一个字不对。我根本就不是动物的分支,当不起“虫”字这尊号。

称我为寄生物,为微生物,好吗?太笼统了。配得起这两个名称的,又不止我这一种。

唤我做病毒吗?太没有生气了。我虽小,仍是有生命的啊。

病菌,对不对?那只是我的罪名,病并不是我的职业,只算是我非常时的行动,真是对不起。

是了,是了,微菌是了,细菌是了。那固然是我的正名,却有点科学绅士气,不合于大众的口头语,而且还有点西洋气,把姓名都颠倒了。

菌是我的姓。我是菌中的一族,茵是植物中的一类。

菌字,口之上有草,口之内有禾,十足地表现出植物中的植物。这是寄生植物的本色。

我是寄生植物中最小的儿子,所以自愿称做菌儿。以后你们如果有机缘和我见面,请不必大惊小怪,从容地和我打一个招呼,叫声菌儿好吧。

19.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自称做‘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4)

20.纵观全文,“菌儿”有哪些特点?(4)

21.结合文意,简要分析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

22.这篇文章在写作风格上有哪些特点和表达效果?试结合文本,加以探究。(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