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 七年级 八年级 九年级 中考 

初中 历史

今年上半年“中国流行语”排行榜上,赫然在列的有“中国梦”“正能量”等词句。如果1917年的俄国也有一个“年度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能上榜的是(  )

A . “新宪法颁布” B . “苏联成立” C . “新经济政策” D . “十月革命”
1932年,苏联的机器设备78%依赖进口,到1937年,机器设备进口不到10%。这说明苏联(    )
A . 优先发展农业 B . 实现了工业化 C . 推行市场经济 D . 允许私人经营企业
唐朝时中国同天竺交往频繁,最杰出的使者是(    )

A . 鉴真 B . 玄奘 C . 戒贤 D . 戒日王
某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美国《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的名单中,两次以上名列其中的总共不超过10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了理论。把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是在(  )

A .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 中共十二大 D . 中共十五大
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1. (1) 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的标志是
  2. (2)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中的“一个中心”是指
  3. (3) 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缩小东西部之间贫富差距,我国采取的战略是
  4. (4)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的标志是
“武汉义旗天下应,推翻专制共和兴。”该诗反映的事件是(    )
A . 洋务运动 B . 戊戌变法 C . 辛亥革命 D . 五四运动
图示法是一种直观形象的学习方法。用图示法描绘隋朝大运河大致走向,贴切的是

A . B . C . D .
学习唐朝历史后,有同学认为唐朝的社会风气显示出开放、进取、兼容并蓄的精神风貌。右面文物能支撑这位同学观点的是(   )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1954年,在《浪淘沙·北戴河》中写道:“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这里“换了人间”主要是指(   )
A .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 B . 召开了中共八大 C .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 修建了武汉长江大桥
“明志焚衣怒发冲,沙场溶血满弯弓。北征未竟无须恨,东渡终成不朽功。归葬祖茔千古祭,立碑故里万民崇。登高远眺波涛涌,一统神州此愿同。”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成功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的地点是(  )  
A . 北京 B . 上海 C . 广州 D . 南京
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这两地的发展都得益于(  )

A . “一国两制” B . 建立经济特区 C . 建立特别行政区 D . 建立直辖市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只有团结才能驱逐西班牙人,建立一个自由的政府。

                                                       ——玻利瓦尔

   1)玻利瓦尔在南美大陆解放过程中作出了哪些贡献?

   2)为什么要“驱逐西班牙人”?材料中西班牙人是指什么人?

   3)材料中的“自由政府”是指什么?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共同的生活特点不包括

A.普遍使用打制石器                     B.会建造房屋

C.过着定居的生活                       D.种植庄稼

 “到1934年年中,红军几乎要被打垮了。随后,李德控制的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红军以整军突围。”上述材料中的“突围”指的是                                   

A.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          C.红军长征          D.北上抗日

第一个把孔子和儒家思想介绍给西方的人是(    )

A.郑和          B.三娘子        C.利玛窦        D.苏禄国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并未摆脱战争的阴影,特别是中东地区,政局更是动荡不安,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为了争夺巴基斯坦主权问题,从1948---1982年曾经几次将战火在此地区点燃?  
A
.4                  B.5                C.6            D.7

雅典的奴隶主民主政治达到极盛,是在( 

A.伯里克利统治时期              B.君士坦丁统治时期

C.恺撒统治时期                  D.屋大维统治时期

这幅漫画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欧洲列强。头戴钢盔、口吐利牙的德意志猎犬将矛头对准了西线。跟在德意志后面的奥匈杂种狗只能以狂吠助阵。英国斗牛犬的后脚还在自己家里,前脚已跨到法国,帮助法国狮子狗对抗德意志猎犬。这幅漫画反映出(  )

A. 德意志帝国要成为欧洲霸主
B. 英国的目的是控制整个欧洲
C. 英、法、德形成了军事集团
D. 这是一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