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李白:《哭晃卿衡》
材料二:中国古代有“学而优则仕”,“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等这些社会现象,这些社会现象反映的是我国古代某一制度所带来的变化,它改变了无数底层学子的命运。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一 二三十年以前的学生,他们有一种立志,就是在闭户自读的时候,总想入手、中举、点翰林,以后还要做大官,我今天希望诸君的,不是那种旧思想的立志,是比那入学、中举、点翰林、做大官的志还要更大,中国几千年以来,有志的人本不少,但是他们那种立志的旧思想,专注重发达个人,为个人谋幸福,和近代的思想大不相合,近代人类立志的思想,是注重发达人群,为大家谋幸福.
材料二 我读古今中外的历史,知道世界极有名的人,不全是从政治事业一方面做成功的;有在政权上一时极有势力的人,后来并不知名的人,完全是在政治范围之外的,简单地说,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的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的事业成功,如果一件事业能够成功,便能够享大名.所以我劝诸君立志,是要做大事,不可要做大官.
材料三 事事都派人到外国去学,这还不是件耻辱的大事吗?中国派学生到外国去留学,最先的是到美国,次是到欧洲各国,最多的是在日本.极盛的时候,人数有三万多,因为世界上无论哪一国,都没有在同时候派往到一国的学生,有这样多的人数,怎么样去图国家的富强?我们要图国家富强,必须要自己振作精神,大家团结起来,共同向前去奋斗,万不可自私自利,只知道要自己到什么地位,不知道国家到什么地位,这个要中国富强的事务,就是诸君的责任;要诸君担负这个责任,便是我的希望.
( )
①秦朝统一了货币和度量衡
②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
③秦朝创立皇帝制度
④秦朝统一了文字
材料一: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
图一 (汉)坐而论道 图二 (宋)站议时政 图三(清) 跪受笔录
材料三:下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帝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居心?”结果,胡中藻被杀,友人也受到牵连。
材料一:明朝长城地带“田野日辟,商费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在中国历史上,长城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防线,又是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线;既是农、牧经济的自然分界线,又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聚线。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清政府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
——摘编自江耀琴《中国古代》
材料三:墙文化的诞生是原始初民抵御有害自然的最初尝试。墙文化发展到长城的屡废屡兴而为地球之荣耀。现在重审传统文化,墙文化这一分支也有不足,即禁铟了墙内人的视野与思维。
——摘编自刘利生《中国居民·建筑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