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有有形的“墙”,也有无形的“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长城地带“田野日辟,商费日通,边民始知有生之乐”。在中国历史上,长城既是中原王朝的边防线,又是汉族同北方少数民族的融合线;既是农、牧经济的自然分界线,又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聚线。
——摘编自余同元《明清社会与经济近代转型研究》
材料二:清政府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对中国社会的前进起了阻碍作用。由于对海贸易横加限制,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人民与世界潮流隔绝,不明世界大势。
——摘编自江耀琴《中国古代》
材料三:墙文化的诞生是原始初民抵御有害自然的最初尝试。墙文化发展到长城的屡废屡兴而为地球之荣耀。现在重审传统文化,墙文化这一分支也有不足,即禁铟了墙内人的视野与思维。
——摘编自刘利生《中国居民·建筑艺术》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长城的历史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政府“构筑了隔绝中外的一道堤墙”的含义,并说明清政府“建墙”的外部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墙文化”的认识。
答案: 有利于防御;促进民族交融;是农、牧经济的自然分界线,又是农业文化与游牧文化的汇聚线。
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导致近代中国社会落后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闭关自守导致落后,对外开放促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