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佛教起源于印度,后来发展为世界性的宗教,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地区,佛教传播到中国的时间是(     )

A . 西汉末年 B . 隋朝末年 C . 唐朝初年 D . 明末清初
南宋与金的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南宋定都临安 B . 宋军收复建康 C . 宋金达成和议 D . 岳飞取得郾城大捷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 南宋开始 B . 宋金议和 C . 郾城大捷 D . 南宋收复建康
“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到高地灌溉”。文中所指的农具是(    )
A . B . C . D .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制 B . 结束诸侯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勤俭治国,政治清明,出现盛世局面
商鞅变法中对农业生产起促进作用的措施是(  )

A . 编制户口 B . 奖励生产 C . 奖励军功 D . 推行县制
  2018 年是中共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国改革开放40 周年。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证明了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我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代,是一个动荡和巨变的时代。农业创新、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学术思想的繁荣,成为这一时代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大变革时代”是指什么时期?这一时期在农业创新上有何表现? 这些创新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 (2) 经济发展推动了政治变革。这一时期各国纷纷实行变法的目的是什么?哪一个变法成效最大?
  3. (3) 这一时期在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怎样的繁荣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社会原因是什么?
  4. (4) 写出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并说说兼并战争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5) “大变革时代”给目前处于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地大泽乡位于今天的(    )

 

A . 安徽境内 B . 湖北境内 C . 河南境内 D . 河北境内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大秦赋》,再现了秦从王国到帝国,一统天下的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材料二: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 (1) 材料一赞颂了“秦王”的什么功绩?
  2. (2) 根据材料二,说说嬴政在文化上和经济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些措施有什么共同作用?
  3. (3) 材料三中的“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 (4) 有人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认为秦始皇是“残暴昏君”,你同意哪种观点?并用所学知识证明你的观点。(请从两种观点中任选一种作答)
图2为中国古代一种货币,上面雕刻着“五铢”二字。据此推断这些货币最早应该出现在什么时候(    )

A . 秦朝 B . 西汉 C . 东汉 D . 唐朝
这副“瓦内说书”诗配画,主要出现在下面哪个城市中?(    )

A . 北宋东京 B . 唐朝长安 C . 元朝大都 D . 明朝北京
下列古人类中,属于“晚期智人”的是(    )
A . 奥都威峡谷“能人” B . 中国北京人 C . 中国丁村人 D . 中国山顶洞人
我国古代文化辉煌灿烂。下列文化成就属于相同类别的一组是(    )

①《论语》       ②《史记》      ③《资治通鉴》      ④《天工开物》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小华在阅读一本有关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生活情况的历史书时,了解到有一群原始人类,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火,还会缝制衣服。你认为这群原始人类应是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半坡人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    )
A . 渊源流长 B . 推陈出新 C . 博大精深 D . 包容广纳
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
A . 华佗 B . 张仲景 C . 扁鹊 D . 孙思邈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制作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原始居民是(  )

A . 北京人 B . 半坡人 C . 元谋人 D . 河姆渡人
唐朝的长安城内,有“坊”和“市”的区别,“坊”是(  )

A . 贵族居住区 B . 娱乐区 C . 居民住宅区 D . 商业区
清朝年画《新正逛厂甸》中的厂甸位于北京外城,每年正月初一到十五,商贾和小贩云集,摆摊设点,人来人往,车水马龙,形成交易市场。此画反映的风貌是(    )
A . 农产品投入市场 B . 商帮形成 C . 白银广泛使用 D . 商业繁荣
千年运河水,孕育着无数的华夏儿女,传承着浓厚的中华文明。京杭大运河拥有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厚的文化遗产。某历史社团开展了京杭大运河的考察活动。

【文献研究】

材料一:京杭运河又叫京杭大运河,简称大运河或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 。它历经2000多年的沧桑。大运河始凿于春秋末期,完成于隋朝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截弯取直于元朝时期。元世祖至元30年(1293年),从通州到北京积水潭的通惠河全部竣工,全长160余里。这样,杭州的漕船就可以直接行驶到北京城内。比隋朝大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明清两代都对大运河进行了扩建,大运河年漕运量保持在400万石左右。运河沿岸开设了许多酒肆、茶楼、勾栏(剧场)、灯红酒绿,彻夜笙歌。元朝时期又出现了蜚声全国、流芳百代的戏曲名家,关汉卿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和王实甫的《西厢记》等名剧纷纷上演。

-----荀德麟《京杭大运河》

材料二:京城“运河”还曾经历过一场巨大的国耻。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次年与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条约规定以玉河故道为纵轴,东江米巷为横轴,划出一块外国人占据的禁地,这条玉河开始被外国人称为“玉石运河”(Jade Canal),沿岸建造了英国、日本、意大利使馆,两侧街道命名为“运河街”(Canal Street),但只是一条终年干涸的污水沟。后来禁地开放,改名为“御河桥”街,上世纪50年代填平改为绿地,街道命名为“正义路”。

-----李德楠《大运河》

【实地考察】

材料三:考察笔记(节选)

通惠河开浚后,陆续建起了一批规模宏大的粮仓。南新仓位于北京市东四十条22号,是明清两朝代储藏皇粮、俸米的皇家官。1409年在元代北太仓的基础上起建,至今600余年历史。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是京都史、漕运史、仓储史的历史见证。

-----梁雪松《中国大运河概要及北京段》

材料四:考察笔记(节选)

通州八里桥又名永通桥,始建于1446年的明代三孔石拱桥,横跨在通惠河上,是通州至北京大道上的必经之处,因距通州八里而得名。现已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的文物名录。1860年清军与英法联军在此苦战失利,英法联军进占北京城。

-----梁雪松《中国大运河概要及北京段》

【成果运用】

材料五:大运河曾经的荣光和失落已成记忆,大运河亦将迎来重放光彩的一天。

①2002年12月27日,京杭大运河成为中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环节和通道,通过它长江下游的水得以送到北部缺水的山东和河北等地。

②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③2013年公布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将浙东运河和隋唐大运河与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杭大运河合并,名称改为“大运河”。

④2014年6月22日,包括京杭大运河在内的“大运河”在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董文虎《京杭大运河的历史与未来》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回答隋朝大运河最北端到达哪里? 结合所学说出封建王朝开凿运河的作用。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二中所说的丧权辱国的条约是什么?材料中所说的“禁地”具体指什么?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南新仓如何见证大运河京都史和漕运历史的?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回答材料四中提到与这一战役紧密关联的历史事件是
  5. (5) 依据材料五,回答大运河在今天发挥的作用与价值。大运河保护和利用需要同学们的参与,请你提出一项助力大运河保护和利用的行动建议。要求:紧扣大运河保护和利用主题,切实可行;说出具体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