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在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盛行着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大汶口文化 C . 三星堆文化 D . 二里头文化

中国历代疆域的沿革是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见证。下列四幅示意图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 图一,图三,图二,图四 B . 图四,图二,图一,图三 C . 图一,图三,图四,图二 D . 图四,图一,图二,图三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但只存在了15年的时间就迅速灭亡,就被农民起义给推翻。下列哪一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运动(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国人暴动 C . 义和团运动 D . 太平天国运动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淮南每年向都城汴京运送粮食六百万石,丝绸、茶叶等物品也源源不断地输送到都城。南方经济持续发展,支撑了南宋的半壁江山。——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本,衣食以农桑为本。———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表现。材料一是唐朝时期发明和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图片。它们的名称分别是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到两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出现了怎样的变化?概括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是什么政策?为了保障该政策的实施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唐宪宗提高宰相的权威,平定藩镇的叛乱,致使“中外咸理,纪律再张”,出现“唐室中兴”的盛况。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是(  )
A . 镇压农民起义 B . 中央放权 C . 镇压安史之乱 D . 分封制的实行
大运河开凿于年,开凿者是,以为中心,北抵,南达。分为四段,连接五大河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警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皮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李焘《续贡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元朝时,回族形成示意图(如图1)

 

材料五:(如图2)

材料六:

  1.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三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 (2) 材料二中“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依据材料总结出它们制度建设的共同特点。
  3.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从不同角度分析)
  4. (4) 材料四图1体现了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历史趋势?
  5. (5) 材料五中印章是元朝对哪个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历史见证?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国家发展史和民族关系史上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6. (6) 材料六中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7. (7)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哪些认识?
《旧唐书.地理志》记载:“汉武帝元封元年,遣使自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一千里,略以珠崖、耳二郡。”由此可知,元封元年海南正式纳入中国版图,这一年是(    )
A . 前221 B . 前110 C . 前138 D . 208
下框内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纪录片的部分目录,请你据此判断这部纪录片的主题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鉴真东渡日本 C . 玄奘西游天竺 D . 郑和下西洋
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寻求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佛教认为人只要熄灭各种欲望,才能得到解脱,佛教主张众生平等,迎合了贫困民众渴求生活平安的愿望,因此得以广泛传播。这段材料主要说明了(    )
A . 道教兴起的背景 B . 佛教广泛传播的影响 C . 人民苦难的根源 D . 宗教产生传播的原因
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①它的中心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有很多省份,如四川省、云南省等,这些省份的名称来源于元朝的(    )
A . 中央集权制 B . 禅让制 C . 王位世袭制 D . 行省制
下图是七年级小芳的美术作业,表现了我国远古居民建造的房屋结构特征,追溯历史,此类房屋的建造者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
A . 《缀术》 B . 《水经注》 C . 《齐民要术》 D . 《黄帝内经》
材料一:“尧举舜于服泽之阳,授之政,天下平。”——《墨子·尚贤上》

材料二:“ 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於天。”——《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三:“(伯)益干启位而启杀之。”——《竹书纪年 》

回答问题:

  1. (1) 从材料一、材料二可看到推选尧舜成为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 (2) 这种制度对当今社会有无借鉴意义?请简要说说你的看法。

  3. (3) 从材料三可看到与尧舜相比,启成为首领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 ?

下列政权建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北宋  ②契丹  ③西夏   ④金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①④③ D . ①②④③
天祚帝在位期间,宠信萧奉先等佞臣,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宋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等人,政局混乱、民不聊生。以上材料说明宋辽被灭的共同原因是(    )
A . 人民起义不断 B . 统治者腐败无能 C . 军队战斗力弱 D . 金军强大的攻势
孟子也是一位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下列历史名言中哪一名话出自他所言?( )
A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 . “学而时习之” C .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D .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毛泽东在《黄帝祭文》中,称其“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    )
A . 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B . 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C . 黄帝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缫丝 D . 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
每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②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始祖”之一

③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④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