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秋,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材料二:自契丹取燕蓟以北,拓跋(党项族)自得灵夏以西,其间所生英豪,皆为其用得中国(中原)土地,役中国人力,称中国位号,仿中国官属,任中国贤才,读中国书刊,用中国车服,行中国法令。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警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皮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李焘《续贡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元朝时,回族形成示意图(如图1)
材料五:(如图2)
材料六:
(1)
材料一中“朕”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三例说明当时唐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
材料二中“契丹”和“拓跋”分别建立了哪一少数民族政权?依据材料总结出它们制度建设的共同特点。
(3)
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你是如何看待这一事件的?(从不同角度分析)
(4)
材料四图1体现了元朝在民族关系发展方面有怎样的历史趋势?
(5)
材料五中印章是元朝对哪个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历史见证?元朝的统一在中国国家发展史和民族关系史上具有怎样重要的意义?
(6)
材料六中三幅图片反映了清朝在处理民族关系上采取的哪三种方式?
(7)
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你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哪些认识?
答案: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等。
辽、西夏;效仿“汉法”或沿用唐代官制。(意思相近即可)
澶渊之盟;客观评价:对于宋政权是屈辱,岁币增加北宋人民负担等,但在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民族大交融的趋势。(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西藏。结束了我国历史上较长时期的分裂割据局面,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战争(平叛)、册封、设置机构。
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和平友好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国家的统一有利于民族的交往与交融;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境内各民族和谐统一的发展。(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