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吴县志》记载清代苏州情况是”各帐房除自行设机督织外,大都以经纬交与织工,各就织工居处雇匠织造,谓之机户”。《清稗类钞》记载:“(帐房)散放丝经,给予机户,按绸匹计工资。”《风麓小志》记载:”小机户无甚资本,往往恃帐房为生。”
材料三《康熙松江府志》记载:”农暇之时,(松江)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女工)有力焉。”
材料四: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出苏州纺织业的哪些社会现象?这些现象的本质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有何异同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

  3. (3) 材料三反映出的现象与材料一、二反映的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它对材料一、二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会造成什么影响?

  4. (4) 材料四的观点对前面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

“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前,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能制造和使用工具,从事采集,懂得使用天然火,吃上了熟食。”,请你判断他属于(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原始居民
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是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符号”的人,并断定其为商代的文字,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这种“符号”应是(    )
A . 隶书 B . 金文 C . 甲骨文 D . 小篆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
A . 秦→西汉 B . 西汉→秦 C . 夏朝→商朝 D . 商朝→西周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民族交融 B . 文化昌盛 C . 国家统一 D . 中外交流
以下是四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农民张三因为努力耕作受到官府奖励 B . 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 . 汉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 . 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贞观年间,唐朝中央政府三省的运转机制是(    )
A . 尚书——中书——门下 B . 中书——门下——尚书 C . 尚书——门下——中书 D . 门下——中书——尚书
唐朝时,蔬菜品种日益丰富,出现原产于地中海的莴苣、印度的刀豆、波棱国(今尼泊尔)的菠菜等。这一情况直接透露出唐朝(    )

A . 农业生产的发达 B . 对外交流的繁荣 C .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 统治阶级的开明
有人曾经中肯地评价科举制:“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往,乌聚云合。”科举制度在隋唐时期的影响是(   )

①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③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   ④改善了用人制度,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下列朝代与都城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朝——阳城 B . 东周——咸阳 C . 西汉——长安 D . 东汉——建业
宋代最重要的节日是(    )
A . 元旦 B . 中秋 C . 冬至 D . 端午节
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下列有关隋朝贡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实现了南北重新统一 B . 开通了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C . 创设了科举制度 D .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在网格上颇为流行的诗句。下列远古人类,生活在云南省的是(      )

A . 半坡人 B . 北京人 C . 元谋人 D . 大汶口人
与北宋并立,由契丹族建立的政权是(   )
A . 吐蕃 B . C . 西夏 D .
“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所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

A . 人祭 B . 人殉 C . 牛祭 D . 牛殉
文物鉴赏需要一定的历史知识和文化修养。某校七年级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开展了一次文物鉴赏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鉴赏文物】请认真观察下列文物图,写出你解读到的相关历史信息(如文物名称、所处朝代、出土地区、用途或文物价值等,要求每个至少列出三条)。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 耜耕 B . 牛耕 C . 耧车 D . 机耕
张居正(1525—1582)是明朝中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家。下列关于他人生经历的描述,最有可能的是(    )
A . 官居丞相位极人臣 B . 督促子孙钻研八股文 C . 主持禁绝《红楼梦》 D . 见证郑成功收复台湾
如果开展一次以“古代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交流”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下列可纳入的重要史实有(    )

①马可 ·波罗来华       ②鉴真东渡        ③玄奘西游        ④希波战争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水平,纺织业品种繁多,尤以丝织工艺水平最高,其中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唐朝的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的,造型精美,色彩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