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一位历史学家说,秦始皇的残酷无道达到离奇的境界;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工作。用长远的眼光设计,又用精到的手腕完成。以下史实能支持前一种观点的有(    )

①实行郡县制    ②建造阿房宫    ③统一度量衡    ④修建骊山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某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对战国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他们拟定了以下研究主题,其中最合适的是(    )
A . 逐鹿天下:争夺帝位的楚汉之争 B . 反抗暴秦:宁有种乎的悲壮呐喊 C . 史前时期: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D . 新旧交替: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
一位外国人在描述隋朝大运河时写道:”由广州通向北京,其长度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运河的南北两端分别是(    )
A . 江都、涿郡 B . 余杭、涿郡 C . 余杭、江都 D . 广州、余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最终,君臣斗法的结果,是管仲得到了一个社会改革的舞台,他以礼义廉耻为纲领,韬光养晦、暗藏锋芒,大力推动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短短几年就使齐国国富民强,彻底改变了齐国的形象,于是亮剑诸侯,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号令天下,开一代风气之先。

材料二: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波澜壮阔的划时代变革……商鞅的变法措施从一开始就是锋利的,从根本上打破了旧的经济、政治制度,改变了原有的利益格局。因而,在激发起大秦百姓发愤图强的血性、推动秦国迅速走向富强的同时,也遭到以甘龙、杜挚为首的原有秩序既得利益集团的拼死反对,斗争堪称你死我活。

  1. (1) 材料一中“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具体有哪些内容?此次改革的结果怎样?(用原文回答)
  2. (2) 材料二中“发生在两千多年前的商鞅变法”开始于哪一年?“商鞅的变法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答出六点即可)变法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用原文回答)
  3. (3) 材料二中“斗争堪称你死我活”说明了什么?给你什么样的启示与感想?
  4. (4) 这两则材料反映了人才和改革的重要性。请你结合当今实际,谈一谈这两个方面对国家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    )
A . “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 B .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 C .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D .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钱穆说:“从汉代起,我们可以说中国历史上的政府,既非贵族政府也非军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个‘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士人政府”形成的思想条件主要是( )。
A . 法家思想的衰微 B . 黄老之学被推崇 C . 程朱理学的盛行 D . 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1661年,郑成功致书荷兰总督摸一:“(  )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当归我。”横线处应填入(  )

A . 雅克萨 B . 台湾 C . 澳门 D . 新疆
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说蓬勃兴起,当时的学术思想非常活跃。历史上将这种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称为(    )
A . “诸子百家” B . “独尊儒术” C . “焚书坑儒” D . “百家争鸣”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是说太湖流域是当时我国闻名的“粮仓”,只要这里丰收了,天下吃饭就可满足了。这里的太湖流域具体指的地区是(  )

A . 杭州和苏州 B . 杭州和扬州 C . 苏州和扬州 D . 苏州和湖州
35集大型古装电视剧《传奇》通过特效手段重现了都江堰修建过程。那么,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西周时期  ②由李冰父子主持建造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至今仍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七年级(3)班同学在排演历史小话剧《汉武帝》,请你指出下列场景设计中有历史知识错误的一项是(    )
A . 汉武帝与大臣主父偃商讨颁布“推恩令” B . 汉武帝派大将蒙恬修筑长城 C . 汉武帝决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 D . 董仲舒向汉武帝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下列属于王安石变法军事措施的是 (    )
A . 募役法 B . 方田均税法 C . 保甲法 D . 农田水利法
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    )

A . 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 B . 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 . 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 D . 市场上出现会子、关子等纸币
大唐王朝近300年间,任用外国人做官不计其数,长安城更是中外文化荟萃之地,是各族文化交融的大都市。这体现出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是(    )
A . 封闭、保守 B . 胡汉交融、中西贯通 C . 完全模仿北方少数民族 D . 完全模仿周边国家
清朝前期对奠定今天祖国疆域基础,维护国家统一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史料中的建制】

史料 第二年,康熙帝下诏设台湾府,下辖三县,隶属福建省。蒋毓英担任第一任知府。蒋毓英在任内颇有政绩,使台湾的经济、文化得到发展,其政治地位更加重要。

——《大清王朝》

【金印中的管辖】

【图片中的巩固】

【图示中的疆域】

【探究中的感悟】

  1. (1) 根据材料说明康熙帝对台湾的治理措施及所起到的作用。
  2. (2) 这两枚金印反映了清朝与哪个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其反映的主要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为了更好地管辖这一少数民族地区,清政府还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图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图四中“伊犁将军”的职责是什么?
  4. (4) 为巩固西北边疆,除了上述措施,清政府还有什么举措?
  5. (5) 图示中的疆域至点是:①。②。③
  6. (6) 上述探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元朝时,管辖今山西地区的是(    )

A . 甘肃行省 B . 陕西行省 C . 河南江北行省 D . 中书省
它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21世纪来临之际,它的仿品作为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献给了联合国,现已被联合国永久珍藏,它是(   )

A . 四羊方尊    B . 青铜立人     C . 人面鱼纹盆    D . 司母戊鼎
清代以为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该诗直接说明了军机大臣(    )
A . 完全听命于皇帝,是皇帝的“奴才” B . 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C . 主要工作是画葫芦 D . 可以在军机处自由工作
下表是学者制作的《隋唐户口变迁表》,根据户数的增减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时代

户数(万)

口数(万)

1户平均口数

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

890.7

4601.9

5.17

唐高祖唐武德二年(619年)

200余

唐太宗贞观一三年(639年)

312

1325.2

4.25

唐高宗永徽三年(652年)

380

武则天神龙元年(705年)

615.6

3714

6.03

唐玄宗天宝一四年(755年)

891.4

5291.9

5.94

唐代宗(唐肃宗之子)

广德二年(764年)

293.3

1692.0

5.79

A . 古代数据统计错漏比较多 B . 隋朝治理成效超过唐初 C . 战乱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D . 开元末年唐朝由盛转衰
从16世纪开始,一些欧洲殖民者,相继来到中国沿海地区,进行侵略活动。1553年,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
A . 英国 B . 美国 C . 西班牙 D . 葡萄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