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唐朝沿用了隋朝大运河,唐高祖、唐太宗在位期间,每年从外地通过运河输送到长安的粮食约20万石,唐玄宗天宝年间增加到250万石。安史之乱后唐朝还能再延续150多年,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靠运河转运的东南财赋的支持。大运河把长安、洛阳、涿郡、江都、余杭等通都大邑联系起来。
材料二:下面是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措施
唐太宗 |
唐玄宗 |
|
政治 |
勤于政事,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
经济 |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
文化 |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世人报考 |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
材料三:唐因隋制。贞观年间,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武则天时为防止一些人通过钱财考入进士,又对科举制进行了完善。唐玄宗时,诗赋成为主要的考试内容。唐代,考中进士即具备做官资格,由于宰相多是进士出身,时以应考进士科最为人崇慕,报考人数最多。科举考试允许普通人报考,为庶族中小地主,乃至出身寒微的平民知识分子开辟了一条升官的路。
材料四:“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编制年代尺】
请写出A,B两处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实现统一的王朝名称。
【收集史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史料可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属于哪种史料?在历史研究过程中,更为可信的是哪种史实?
(邮票上的历史)
材料一 1990年发行了编号为T149的文物邮票一套,共4枚。第一枚邮票是陶器,中国国家博物馆藏,高16.5厘米、口径39.5厘米。细泥质红陶,内外均磨光,宽沿、圆唇、浅腹、平底。除了在盆的沿面上饰有黑彩与纹饰外,盆内有上下、左右相对称的人面和鱼形图像。
(房屋中的历史)
材料二 我国原始社会农耕时代南方的建筑模式,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上面住人,下面养牲畜。
(民主政治)
材料三 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所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材料一:隋代“发民工百万”大修运河,历数十年,一脉相通,南北畅行,乃有了今日大运河的雏形…隋朝大运河的邗沟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邢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作为连贯南北交通的动脉,它沟通了长江、黄河的水运交通,加强了南北联系。
——摘编自《大中国上下五千年:中国历代经济简史》
材料二: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千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胡曾《咏史诗•汴水》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东南四十三州地,取尽脂膏是此河。
——李敬方《汴河直进船》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汴河怀古》
材料一:隋代东京市内有120行、3000余肆、400余店。唐代长安坊市繁荣超过了隋代,长安东市、西市为工商区,区内店铺密布,临街而设,有220行之多。
——据《中国大通史·隋唐五代》
材料二:耕者益力,四海之内,高山绝壑,耒耜亦满,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开元十三年,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夫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据张岂之《中国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