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 声名远播,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魏征
【技术创新】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
【和同一家】贞观十五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父祖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答案:西汉,张骞出使西域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古代一条著名的商路
材料二:今年5月14日,印度总理莫迪飞抵西安开始为期3天的访华行程,世界聚焦“西安会见”,为何选择西安?有媒体分析认为,西安与印度有很深的历史文化渊源:贞观初年一位高僧曾从这里出发,前往印度,取得佛经后又回到这里翻译佛经、弘扬佛法。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有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材料四:明朝著名的航海家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用纸币在夜市买小吃
③吃占城稻做的米饭 ④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材料一 东汉以后,由于黄河流域战乱频仍,我国出现了人口由北向南流动、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的历史趋势。
朝代 |
南方 |
北方 |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人口(户) |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
|
西汉 |
2470685 |
19.8% |
9985785 |
80.2% |
唐代 |
3920415 |
43.2% |
5148529 |
56.8% |
北宋 |
11224760 |
62.9% |
6624296 |
37.1% |
材料二 宋朝时期,太湖流城苏州、湖州的稻米产量居全国首位,故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两浙的丝织品已跃居全国首位;制瓷出现许多名窑,后来居上的景德镇成为制瓷业中心;造船技术居于世界前列,海船制造中心分布在东南沿海的大城市;商业繁荣,内外贸易空前活跃……泉州作为外贸港口崛起,南宋以后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材料一:科举制自产生之日起就确立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证件)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不论贵族和贫民皆可参加公开考试。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皆可为考试的内容。一切以程文(文章)定去留,为草野寒酸之士开辟了登仕之途。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材料二:唐太宗深知“为政之要,惟在得人”,用人不计资历名望,不计亲疏恩怨,凡有治国安邦之才,都委以重任。
材料三:唐太宗:“自古皆贵(认为……尊贵)中华,贱(轻视)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资治通鉴》
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由大一统走向分裂,又由分裂重新走向大一统(如图)。
材料二 “(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丰裕的人”。
——西汉《史记》译文
材料三 江南……地广野丰(地域广阔,物产丰富),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南朝《宋书》
材料四 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孝文帝要求南迁的鲜卑族一律改穿汉服,学习汉语,采用汉姓,提倡与汉人通婚。……逐渐融入汉族人民的生活中。
——人教版七上历史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