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毛泽东说:“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生不会做。”说“前半辈子会做”是基于他统治前期的(    )

A . “贞观之治” B . “开元盛世” C . 安史之乱 D . 藩镇割据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西楚霸王项羽曾亲率大军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此战役是(    )
A . 城濮之战 B . 巨鹿之战 C . 垓下之战 D . 长平之战
闭关锁国政策是一种严格限制对外经济、文化、科学等方面交流的国家政策。对清政府实行这一政策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落伍于世界潮流 B . 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 C . 它对西方殖民者侵略活动,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D .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以下是某位同学学习《北宋的政治》这一课的笔记,你认为符合第四部分内容的应该是(    )

A . 国家积弊求出路 B . 市井物华气象新 C . 偏安江南遗故都 D . 零丁洋上明丹心
一度因改革而强盛的北魏王朝,在孝文帝死后仅30余年便迅速地分崩离析。这引起学者对孝文帝改革作用与意义的深层次思考。表中这些观点(    )

观点一

孝文帝汉化改革,丢掉的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削弱了北魏的军事力量

观点二

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

A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否定性意见 B . 对孝文帝汉化改革持肯定性评价 C . 全面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必要性 D . 客观分析了孝文帝改革的两面性
周顷王继位后,王室财政拮据,竟至于无法办理襄王的丧事,他只得派人去向鲁国寻求援助,鲁国国君提供资助后才安葬了襄王。这个故事说明(    )
A . 诸侯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比较尊重周天子 C . 周天子注重节俭 D . 周王室地位一落千丈
《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它们的作者也被后人称为“史学两司马”。他们是(   )
A . 司马迁和司马睿 B . 司马睿和司马光 C . 司马光和司马师 D . 司马迁和司马光
中国古代有一位科学家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位科学家是(    )
A . 祖冲之 B . 贾思勰 C . 钟繇 D . 顾恺之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根据是在下列遗址中发现了很多保留下来的稻和粟。其相应的地点是(  )

①北京  ②河姆渡  ③半坡  ④大汶口。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在谈到秦朝郡县制时,柳宗元说:“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从制”,“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柳宗元的观点是(    )
A . 郡县制推动了秦朝统一 B . 郡县制强化了君主专制 C . 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D . 郡县制有利于民族融合
出土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第一手资料,请你当一次文物讲解员,介绍以下图片文物的名称与反映的历史信息。

               ⑴                                ⑵                                    ⑶                                    ⑷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

A . 昭君出塞 B .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 文成公主入藏  D . 册封达赖、班禅
北魏孝文帝改革带头纳汉女为妃;改姓为元;对 30 岁以下仍讲胡语者“降爵黜官”。这些措施(  )
A .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 有利于北魏统一全国 C . 得到了全体贵族的支持 D . 阻碍了汉族文化发展
实践探究

某班举行历史知识竞赛其中有一题要求选手进行朝代接龙。请你也参与进来,你知道正确答案吗?

  1. (1) 请你按先后顺序填写缺失的朝代名称

    下列朝代:隋﹣﹣五代﹣宋﹣﹣明﹣清。

如图所示为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工具,“形似纺车,四周缚以竹筒,依靠水力旋转,转动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昼夜不息,并能把低水引用到高地灌溉”.它的主要用途是(  )

A . 交通运输 B . 纸张印刷 C . 农业生产 D . 陶器制作
学习隋唐史后,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 . 文明初露曙光 B . 分裂奔向统一 C . 繁荣与开放 D . 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诗中的“河”是指(    )

A . 都江堰 B . 丝绸之路 C . 隋大运河 D . 秦长城
下面不符合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时代居民生活实际的是(   )
A . 饲养猪狗家畜 B . 种植粟等农作物 C . 住干栏式房屋 D . 住半地穴式房屋
材料一:黄龙二年春正月……谴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           ——《三国志·吴书》

材料二:元祖至元二十八年冬十月,乃命杨祥充宣抚使……并给银符,往使琉球。 ——《元史·琉球传》

材料三: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

材料四:如图

         

胡主席会见连战                        汪辜会谈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三国时期和元朝时台湾先后被称为

  2. (2) 根据材料三,“去年”是近代台湾离开祖国怀抱的年份,这一年是年。

  3. (3) 根据材料四联系所学知识,改革开放后为解决台湾问题,确立了对台的基本方针是什么?这一政策已成功解决了哪些地区的回归。

  4. (4) 在1993年“汪辜会谈”中双方达成了怎样的协议?

  5. (5) 当前台湾的一小撮分分裂分子在国外反华势力的支持下积极从事分裂祖国的活动。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禹传子,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说明了(  )

A . 分封制代替了禅让制 B . 分封制代替世袭制 C .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D . 禅让制代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