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宋朝时期,海外贸易范围很广,东到朝鲜、日本,西至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那时阿拉伯等十几个国家的商人经常来华从事贸易。当时政府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 市舶司 B . 中书省 C . 行省 D . 枢密院
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 D . ①④⑤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对中国古今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民族心理素质的养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儒家所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经过长期的熏陶,扎根于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造就了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主席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 (1) 材料中的“仁”的含义是指什么?

  2. (2) 儒家所强调的“和”是指哪两种“和谐”?

  3. (3) 和谐,是中国人几千年的梦想。请举例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除孔子以外)及他们关于和谐的观点。

春秋战国时期是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其中主张以法治国的学派是(    )
A . 儒家 B . 法家 C . 道家 D . 墨家
唐朝是我国古代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导致其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 . 安史之乱 B . 藩镇割据 C . 黄巢起义 D .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武则天的统治风范被称为“贞观遗风”,这是因为( )

A . 她的年号叫贞观 B .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遗志 C . 她继承了唐太宗的皇位 D . 她的统治使封建社会继续发展和繁荣
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

A . 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 .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 . 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 . 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北宋蔡襄在《国论要目》中说:“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文士也。虽有武臣,盖仅有也。”这说明北宋统治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   )
A . 宋朝官员都是文人 B . 知人善任 C . 重文轻武 D . 分化事权
在战国七雄中,最南边的诸侯国是(   )
A . 楚国 B . 齐国 C . 吴国 D . 秦国
春秋时期的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其主要目的是(    )
A . 解除边境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 B . 借天子的影响来发展齐国霸业 C . 为了维护和巩固分封制 D . 确保周天子至高无上的地位
《全球通史》:“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航海业以其杰出的技术和惊人的范围,明确证明了中国在世界航海业中的领先地位。”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    )
A . 丝绸之路的开通 B . 郑和七次下西洋 C .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 开设广州十三行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学家翦伯赞说:“我说秦始皇是中国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个杰出人物,不是因为他是一个王朝的创立者,而是因为他不自觉地顺应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充当了中国新兴地主阶级开辟道路的先锋,在中国历史上,消灭了封建领主制,开创了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的新的历史时代。”

材料二:毛泽东是这样评价秦始皇的:秦始皇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进步作用要肯定,但他在统一六国之后,丧失了进取的方面,志得意满,求神仙,修宫室,残酷地压迫人民,到处游走,消磨岁月,无聊得很。

材料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 (1) 从材料一看,翦伯赞是怎样评价秦始皇的?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毛泽东是如何评价秦始皇的?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评价人物的方法上有何特点?)
  3. (3) 你能说一说材料三称赞了哪一历史事件吗?“秦王扫六合”有何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宋]汪洙《神童诗》

材料二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1. (1) 以上两则材料与我国古代的哪一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关?该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 (2) 材料一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体现了该制度对于平民百姓有何影响?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这一制度的历史影响。
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 四羊方尊 B . 青铜立人像 C . 司母戊大方鼎 D . 商代青铜豕尊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南宋时太湖地区……产量居全国之首,尤其以平江府为代表,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称。

材料二   宋朝时期,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八十左右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南方户口数比例占全国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宋史》中有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1. (1) 材料一中的“苏湖”是指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和材料一中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

  3. (3) 上述两则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是(    )
A . 八王之乱 B . 民族矛盾尖锐 C .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 黄巾大起义
唐代诗人皮日休作有《汴河怀古》一诗:“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作者意在(    )
A . 批评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 B . 赞扬隋炀帝的功绩 C . 肯定了大运河的积极作用 D . 感叹隋朝二世而亡的命运
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是在(  )

A . 隋炀帝时期 B . 唐太宗时期 C . 唐玄宗时期 D . 武则天时期
下列科学家与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

①华佗——麻沸散

②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③祖冲之——《九章算术》

A . ①②③ B . ①② C . ①③ D . 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