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张某在第一次武举考试时成绩优异中了进士,在大殿上见到唐太宗的龙颜。(  )

东汉末年,河南、河北诸侯割据混战,其中占据河南一带的军阀是(  )


A . 袁绍 B . 曹操 C . 刘备 D . 孙权
中国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鉴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 (1) 以上材料,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中国古代几个少数民族政权的发展状况。将其与所属民族对应。(填字母)

    契丹:    __C__        蒙古:

    满洲:            党项:   

  2. (2) 根据提示完成以下表格。

    材料

    视角

    信息

    A

    反映了西夏统治者仿效中原王朝铸造货币

    B

    政治和文化

    反映了元朝统治者仿效中原王朝建国号

    C

    文化

    反映了

    D

    反映了

  3. (3)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少数民族政权学习和借鉴中原王朝的根本原因当是(    )
    A . 彰显个人才干 B . 巩固政权统治 C . 传播中原文化 D . 保护民族传统
  4. (4) 据史书记载,上述民族在其崛起和建立政权的过程中,大都经历了由“不知稼穑(农业劳动)”“不事耕稼”到“农牧并举”“注重农桑”的转变。你如何认识这一变化?
  5. (5)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各民族相互学习、借鉴,少数民族对汉族的发展也产生过影响,例如。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与交融中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农业生产的出现 B . 火的使用 C . 制造磨制石器 D . 使用陶器
西安半坡博物馆(下图)是中国第一座史前遗址博物馆。导游小王在介绍遗址时出现了一处错误,请你帮助指出(    )

A . 半坡人使用磨制石器 B . 半坡人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C . 半坡人陶器制作有特色 D . 遗址距今约1万多年
油条不仅是我国百姓喜爱的食品,它还蕴涵若丰富的历史内容。油条最早出现于杭州,俗称油炸“桧"。这一叫法与哪一英雄人物有关(    )
A . 卫青 B . 岳飞 C . 于谦 D . 文天祥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浪网 2009年12月30日报道:由胡玫执导的电影《孔子》已经结束了拍摄,将于2010年1月22日上映。激发了人们对2000多年前这位伟人的热议。下图是2006年孔子诞辰2557年前夕,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向全球正式发布的孔子标准像定稿。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论语》

  1. (1) 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被称为“圣人”。他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 (2) 他的思想在什么时候被确定为封建正统思想?
  3. (3) 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 (4) 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医学巨典”的我国古代药物学巨著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天工开物》 C . 《农政全书》 D . 《本草纲目》
诗人岑参在《石犀》诗中说:“江水初荡潏(yù),蜀人几为鱼……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李太守”的主要贡献是(   )
A . 治理黄河 B . 修筑都江堰 C . 奖励耕战 D . 发明水排
考古发现印证了历史。近几十年来,考古学家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这些考古发现证实(    )

A . 陆海丝绸之路开通后对外贸易繁荣 B . 丝绸之路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 C . 丝路的起点在今天的新疆 D . 中亚东南亚都是中国版图
假设你生活在半坡聚落,在猎获一头野猪后,你要把猪腿剁下,你使用的工具可能是(   )                    
A . 打制石器 B . 磨制石斧 C . 青铜剑 D . 铁斧
绘制思维导图是学生需要培养的能力之一。以下是关于“原始农耕时代”的思维导图,图中“?”应该是(    )

①北京人

②半坡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人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和独尊儒术,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为(    )

A .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开展 B .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的原始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蓝田人 C . 北京人 D . 山顶洞人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出自(     )

A . 《缀术》 B . 《齐民要术》 C . 《水经注》 D . 《黄帝内经》
关注历史教材课目标题,可以准确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如下图教材目录横线处应填(   )

图片_x0020_100006

A .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 .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C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下列关于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共同点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都进行了迁都  B . 都推行了汉化政策 C . 都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D . 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
有人认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他统一全国,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也实施暴政,加速了秦朝的灭亡。”这一阐述(   )
A . 客观辩证 B . 认识片面 C . 与史实不符 D . 主观臆断
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农具,开始种植粟和白菜,表明半坡人的生活方式是(   )

A . 近似现代人的生活 B . 以农耕为主的定居生活 C . 以狩猎为主的游牧生活 D . 几十人在一起的群居生活
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