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丝绸之路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下列事件与古代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关的是(    )

A . 玄奘西行求真经 B . 张骞出使通西域   C . 鉴真东渡弘佛法 D . 郑和西洋显国戚
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结束分裂局面、完成大一统是在隋朝,具体事件是(    )
A . 隋文帝建立隋朝 B . 杨坚夺取北周政权 C . 隋炀帝灭陈 D . 隋文帝灭陈
公元前207年,秦朝向刘邦项羽的军队投降,秦朝灭亡。(    )

古代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具有领先地位。阅读《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的部分目录,探究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1

  1. (1) 古代中国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很多成就都领先其他国家很多年。结合“第一、二节”,举两例说明。
  2. (2)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唐、明两代是中国丝绸发展的活跃时期。依据所学,举出唐代高超丝织工艺的代表和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3. (3) 在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中,有“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发展及在世界上落伍”的陈述。结合所学知识,举出明代具有代表性的三部科技著作,并指出由于清初实行的哪一政策导致中国科技逐渐落伍于世界?
秦朝在全国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钱,也被称为五铢钱。(   )

“一场大戏,由黄袍加身开始;一段往事,由崖山之役沉沦;手中权柄,消失在杯酒释兵权;盛世繁华,凝固在清明上河图。”这段材料描述的朝代是(    )
A . 隋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元朝
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的遗址都在大河流域,这是因为大河流域(   )
A . 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B . 河流湍急、地势险要,战略地位重要 C . 环境优美、风景秀丽   D . 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有同学研究清朝历史时整理出如下史实,据此推断他的研究主题是(    )

①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②康熙皇帝亲征噶尔丹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中俄雅克萨之战

A .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B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C . 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D . 民族交融的不断加深
下列四幅宋与辽、西夏、金并列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 B . C . D .
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秦汉统一之后的一次大分裂,而分裂中又有统一。

材料一: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示意图。结合课文内容完成以下几个问题。

材料二:下表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内容之一,阅读后回答问题。

鲜卑姓

改为汉姓

鲜卑姓

改为汉姓

拓跋

步六孤

材料三:下图原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坐具,魏晋南北朝时期引入内地。

  1. (1) 请按顺序写出图中曾经统一黄河流域的两个政权名称?
  2. (2) 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曾短暂统一全国的朝代?
  3. (3) 东晋后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请回答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4. (4) 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5. (5) 按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主动认同中原地区的历史和文化,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同宗说明了什么?
  6. (6) 根据图画说一说,民族交往、交流和交融对汉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辽军大举进攻北宋时,坚决主张抵抗的是(    )

A . 寇准 B . 李纲 C . 岳飞 D . 宋真宗
对历史遗迹的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来源。1973年在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某遗迹发掘出距今约七千年的稻谷、谷壳、稻秆和稻叶等遗物。据此判断生活在该遗址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
在古代,人们在贵族的田地里集体耕作,古书把这种大规模的集体耕作描写为“千耦其耘”。这种劳动场面出现在(    )

A . 西周时期 B . 春秋时期 C . 战国时期 D . 秦朝时期
随着“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大幕的正式开启,人们对古代丝绸之路历史更加关注。下列关于“一带一路”史实与结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府

标志着丝绸之路的开通

B

丝绸之路通到安息

说明陆上丝绸之路最远只达两河流域

C

西汉时西域的葡萄、核桃等传入内地

农作物的引进是丝绸之路的开通的最大成果

D

汉武帝后,西汉商人经常出海贸易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A . A B . B C . C D . D
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出现了一个繁荣的局面,史称(  )

A . 光武中兴 B . 文景之治 C . 贞观之治 D . 大唐盛世
材料一: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材料二:

(1)材料二的人物是谁? 
(2)他是哪个学派的创始人?他所创立的学说在战国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谁?
(3)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4)他对教育的贡献有哪些?
(5)读了材料一的三句话,你受到什么启发?

“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

A . 郑国渠 B . 白渠 C . 大运河 D . 都江堰
今天的传统节日很多在宋代都有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描写的是宋朝的哪一个节日(    )

A . 中秋节 B . 元旦 C . 元宵节 D . 端午节
下列哪一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     )

A . 尧传位于舜 B . 舜传位于禹 C . 禹传位给伯益 D . 夏传子 家天下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 东北地区 B . 江南地区 C . 黄河流域 D . 长江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