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文明融合的方式多种多样。下列所举哪一项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   )


A . 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B . 希波战争 C . 罗马帝国的扩张 D . 马可•波罗来华
下列史实与对应的历史人物,不存在内在联系的是(   )
A . 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B . 明成祖﹣﹣设内阁 C . 清顺治帝﹣﹣改国号为“清” D . 清雍正帝﹣﹣设军机处
下列哪一种宗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
A . 佛教 B . 伊斯兰教 C . 道教 D . 基督教
如下图是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

  1. (1)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 (2) 该项水利工程由哪两大系统构成?
  3. (3) 你认为这项工程的修建有什么意义?
《史记·平准书》中记载:“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这是对哪一历史时期的描述(    )
A . 商鞅变法时的秦国 B . 秦始皇统治时期的秦朝 C . 西汉时的文景之治 D . 西汉汉武帝统治时期
赤壁之战发生在(    )

A . 战国时期 B . 东汉末年 C . 三国时期 D . 南北朝时期

原因

①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不需要同外国经济交流。

②西方殖民者东来,统治者担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危及统治,实行“”政策

含义

对外贸易

表现

①顺治时期,颁布“”,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强迫沿海居民内迁,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②清朝在台湾设立行政建制后,开放宁波、漳州等地为通商口岸,并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③1757年,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处,由“”统一经营对外贸易,管理外国商人

影响

①积极影响:面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曾起到过一定的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清廷故步自封,,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桀不易礼而亡。

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秦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卫鞅在秦国的变法。

  1. (1) 材料中的“变法”指哪一历史事件?

  2. (2) 最能体现变法性质的是哪一内容?变法的性质是什么?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哪一项措施?

  3. (3)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这一事件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事件在秦国会产生什么积极影响?

  4. (4) 这次变法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汉高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属于这一政策的是(    )
A . 征战匈奴 B . 奖励军功 C . 轻徭薄赋 D . 分封诸侯
中国银行行徽(下图)的外观设计灵感源自于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形状。该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A . 秦朝 B . 唐朝 C . 宋朝 D . 清朝
培根认为人类世界因为三种发明而改变,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以下属于在学术上改变世界的发明是(   )

A . 造纸术 B . 印刷术 C . 指南针 D . 火药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   )                     

A . 岳飞抗金 B . 文天祥抗元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大地震,人民生命财产严重受损,但位于震区的历经2000多年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以下关于都江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 B . 都江堰建于战国时期 C . 都江堰位于成都附近 D . 大禹因修建都江堰三过家门而不入
“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这句话说明了(    )

A . 元朝中外交通的发达 B . 元朝疆域的广大 C . 元朝人口较少 D . 元朝统一了中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盛唐时代的长安城,欧洲人、中亚各国人、四裔的胡族人、葱岭东西的西域人往来熙攘,是一座真正的国际化大都市……

材料二:唐朝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其先进的经济文化对周边国家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它们纷纷遣使与唐朝通好。日本、天竺、大食等国都多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考查学习,唐朝僧人还应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传授佛法。

——以上材料均由岳麓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改编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盛唐时代”是由谁开创的?“长安”是今天的什么地方?
  2. (2) 材料二提到的“日本使团”被称为什么?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的唐朝著名高僧是谁?
  3. (3) 上述两则材料说明唐朝时期采取了怎样的对外政策?
  4. (4) 唐朝的对外政策对今天中国的发展有何启示?
[古桥历风雨]位于义乌市雅治街村的古月桥,建造于宋嘉定六年(1213年),历经800余年的风雨剥蚀,仍保存十分完整,从未修缮。对此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 建造时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 B . 嘉定年间义乌市隶属于江浙行省 C . 历经了南宋的衰亡和元朝的统一 D . 能为研究明清建筑提供实物资料
贞观时期,名相、名将辈出,其中敢于犯颜直谏200多次,流芳青史的是( )

A . 房玄龄 B . 杜如晦 C . 魏征 D . 张玄素
清朝时,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

A . 驻藏大臣 B . 乌里雅苏台将军 C . 盛京将军 D . 丞相
我国考古学家利用“碳14断代法”测定出一种远古人类,距今约50万年左右时间,并在其生活的洞穴里发现有厚达6米的灰烬,请你判断下列说法属于这种远古人类的是(    )
A . 已经会人工取火 B . 过着群居生活 C . 种植粟 D . 会制造陶器
宋代“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这句话告诉我们(     )

A . 宋代饮茶风气盛行 B . 茶馆很多,布置高雅 C . 宋代手工业发达 D . 人们生活需要米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