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三省六部制中,替皇帝起草政令的部门是(    )

A . 六部 B . 尚书省 C . 中书省 D . 门下省
如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 (1)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位于哪条河流上?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2. (2) 它是在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 (3) 这项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如果你生活在隋朝,要畅游大运河,你设计了一条从北往南的路线。下面路线中正确的是(     )
A . 洛阳     余杭     涿郡 B . 洛阳     涿郡     余杭 C . 涿郡     洛阳     余杭 D . 余杭     洛阳     涿郡
某校七年级(3)班历史小组对隋朝历史进行了研究,假如你是小组的一员,你认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隋朝对我国历史的贡献(   )
A . 结束分裂,完成统一 B . 开通了大运河 C . 推行郡县制 D . 创立了科举制度
宋朝粮食产量跃居首位的农作物是( )
A . 小麦 B . 占城稻 C . D . 玉米
“夏传子,家天下”是《三字经》中对夏朝的描述。下列制度中,与材料中的“家天下”有关的是 (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图中的历史人物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航行的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

A . 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B . 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C . 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D . 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绚丽多彩,让我们一起发现、探寻和感受吧。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探究一 【发现历史】
下面是七年级(5)班同学收集的三组图片和材料: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因素,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发展水利交通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可以说它们的出现,是一次农业生产工具和动力的革命。
探究二 【整理历史】
(1)第一组中的远古人类在生产活动中主要使用了什么劳动工具?
(2)要探寻和了解我国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可以选第第几组(只填序号)。
(3)请你指出第三组中“它们的出现”具体是指什么。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③④②
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是(  )
A . 山顶洞人 B . 半坡原始居民 C . 河姆渡人 D . 大汶口原始居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

材料二: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

  1. (1) 材料一中的“王”是指谁?“臣”包括哪些人?

  2. (2) 材料二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现象?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什么制度?这些制度的实施对国家政权有什么作用?

对题图所示秦国有关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 . 商鞅变法成效显著 B . 分封制基本瓦解 C . 诸侯混战破坏经济 D . 改革图强成为风潮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因素是(   )
A .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C .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是

A . 商朝 B . 夏朝 C . 西周 D . 东周
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名作迭起。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 . 《窦娥冤》 B . 《念奴娇》 C . 《满江红》 D . 《蝶恋花》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 .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 .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起不到作用 D .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材料二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三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材料五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位思想家的学说?他的学说集中在哪本书中?
  2. (2) 据材料二、三,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他的言论被整理成了一本什么书?
  3. (3) 材料四中反映的是哪一学派的什么主张?
  4. (4) 据材料五,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很多小孩子会背诵《三字经》。其中“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告诉他们,夏朝实行的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选举制
历史事件的发生是有先后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排序应是(    )

①隋朝灭亡    ②大运河开通    ③北周建立    ④隋文帝灭陈

A . ①③②④ B . ②③①④ C . ③④②① D . ④②①③
明末流行这样的歌谣“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歌谣中的“闯王”率领农民起义军进入中原后,提出的口号是(    )
A . 扶清灭洋 B . 均田免赋 C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 . 天补均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