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历史学习要善于把握阶段特征,如图局面反映了(   )

A . 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中外交往与冲突 D . 经济重心南移
《忽必烈传奇》获优秀电视剧金天使奖。下列属于忽必烈功绩的是(    )

A . 统一蒙古草原 B . 改国号为元,定都大都
“草木皆兵”这一典故来源于(    )

A . 城濮之战 B . 淝水之战 C . 巨鹿之战 D . 赤壁之战

如图是中国古代某重大工程的示意图,它是(    )

A . 秦始皇陵兵马俑 B . 都江堰 C . 秦朝长城 D . 明朝长城
它现为国家一级文物,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2002年列入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单。这一文物是(    )

A . B . C . D .
《元史地理志》记载:“元有天下,薄海内外,人迹所及,皆置驿传,使驿往来,如行国中。”对这种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元朝建立了遍布全国的驿站 B . 中外交通发达 C . 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D . 元朝统治严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于(   )
A . 唐朝 B . 南朝 C . 隋朝 D . 南宋
老师带领同学们再现了西周时期成千上百奴隶在一起耕作和战国时期以个体家庭为单位生产的场景,这种耕作方式变化的原因是(    )
A . 磨制石器代替打制石器 B . 青铜器代替石器 C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 . 奴隶获得了自由
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被誉为“贞观之治”。下列举措有助于形成这一局面的有(    )

①颁布“推恩令”,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封给自己的子弟

②完善科举制,让出身低微但有才能的人有做官的机会

③重视农业生产,减免租赋,减少力役,减轻农民负担

④改变“贵中华、贱夷狄”观念,对各少数民族一视同仁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你认为下列原始人类中离我们最为久远的是 (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河姆渡人 D . 半坡人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如下图)。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群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何奈遗址中,独不见文书。

——郭沫若

请回答:

  1. (1) 据材料回答神农为什么要“教民农作”?
  2. (2) 根据材料二,“他们”应该属于哪一个原始居民?房屋属于什么类型的房屋?生活在哪个流域?
  3. (3) 材料三是郭沫若对哪一原始居民生活的描述?“农耕既普及”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是什么农作物?
  4. (4) 我国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     )

A . B . C . D .
“万国尽抚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水腥,流血川原丹。”杜甫这首《垂老别》描绘了这场动乱造成的惨状,唐朝也由盛世从此走向衰落。这场动乱是( )
A . 七国之乱 B . 八王之乱 C . 安史之乱 D . 黄巢起义
结合图片回答问题:

  1. (1) 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从哪一年开始开凿的?

  2. (2) 开凿的目的是什么?大运河共分哪几段?连接了哪几大河流?

  3. (3) 运河中心在哪里?隋朝大运河南北两端分别是什么城市?

  4. (4)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意义?

伟大工程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阅读下列图文,完成探究活动。

(通达南北)

(辉映四邻)

唐都长安城是按照中国传统规划思想和建筑风格建设起来的城市,规划井然有序……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族和国外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的建筑布局和城市规划独具特色。

(宏大庄严)

1406-1420年完成了紫禁城及皇城的宫殿,门阀、城池,围绕中轴线的太庙、社稷坛、天坛、鼓楼、钟楼等一系列建筑。1546年,完成包围京城正南面的外城,因而北京城便是一个凸字型的轮廓。外城包着内城南面,内城包着皇城,皇城包着紫禁城。一切城墙和沟池的修建,都是为了保卫和巩固帝王的统治,一切庙宇建筑都要烘托帝王的威严。

  1. (1) 依据地图,隋大运河经过今天安徽的一段是。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其中心在处(填字母)。
  2. (2) 根据图文内容,概括唐长安城的布局特点,并归纳指出长安城当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
  3. (3) 根据图文内容,指出明代北京城最宏伟壮丽、最核心的部分是;依据材料,概括明代北京城建设体现怎样的政治理念。
  4. (4)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我国古代伟大工程建设的认识。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绝,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阅读有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战国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变化和发展,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的看法和主张,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

材料二: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设的速度,引发了世人包括中国人自己的惊奇。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全球新增100多所孔子学院,覆盖了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已经不是我们要推广,而是各国的大学争着要办,挡都挡不住。”

——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1. (1) 材料一中,各学派之间相互争论和批判,又相互影响,形成什么样的学术繁荣局面?战国时期哪位思想家提出了“得民心者得天下”的主张?
  2. (2)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普及高中教育,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享受高中教育,这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教育思想?
  3. (3) 战国时期,对国君最有用的是哪一学派?试简要说明理由。
下面为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的继承顺序表,其中空框内应填的是(    )

A . 黄帝 B . C . D . 伯益
下图是雍正帝还是雍亲王时命人绘制的《耕织图》(局部),图中站在田边的正是雍正。从中可以看出(    )

A . 清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 . 新型耕作工具曲辕犁产生 C . 开垦荒田缓解了人口压力 D . 稻麦复种技术得到了推广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一切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创造活动的前提。

材料一: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宋书》

材料二:

材料三:(明代中后期)应运而生的商人是消费生活中的弄潮儿,一般的地主.官僚不能与其匹敌,积累起高额资本的商人最爱高消费……这就冲击了社会等级制度,冲击了伦理道德。

材料四:货币是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商品经济繁荣的体现。

  1. (1) 材料一反映了南朝江南经济什么现象?指出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

  2. (2) 材料二反映了北宋都城怎样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极大的推动了宋代文化的繁荣,试举一例加一说明。

  3. (3) 材料三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什么现象?

  4. (4) 材料四及图二所示货币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请说出它的名称和出现的时期。

下列图中最能反映北宋商品经济繁荣的古钱币是(  )

A . B . C .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