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防止武将专横跋扈 内容:①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 ②注重发展文教事业 影响:①扭转了尚武轻文的风气 ②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掠夺,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三: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的地方(美洲、非洲)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起点)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终点)。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1)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图一的房屋名称叫什么? 居住图二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导致这两种不同房屋结构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滔滔的洪水淹没了农田,冲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他带领老百姓挖通了九条大河,劈开了九座大山,引导洪水流入了大海。他在外治水13年,曾经三次路过自己的家门,但他一次也没有进去看一看。”
——苏教版第三册课文
(2)阅读上述材料说出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是什么?
(3)欣赏下图说出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4)战国时期,谁提出了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主张?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5)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请说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6)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么做?
史 料 | 推 论 | 正确与否 | |
(1) |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 材料中的言论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
(2) | “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 ——唐玄宗 | 材料描述的是科举制创立的背景和时代。 | |
(3) | “1895年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梁启超《李鸿章传》 | 材料中李鸿章如此“伤感”的原因是甲午战争失败,洋务运动破产。 | |
(4) | “日本轮船得驶入下开各口……从湖北省宜昌溯长江以至四川省重庆;从上海驶进吴淞江及运河以至苏州府、杭州府。” ——《马关条约》 | 材料表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 |
(5) | “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
(6) | “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
材料一:北宋末年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东京)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又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舱
材料四: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材料五: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