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宋朝的统治阶层不包括(  )

A . 皇室 B . 官僚 C . 地主 D . 中上层工商业者
我国最早的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    )

A . 《三国演义》 B . 《水浒传》 C . 《儒林外史》 D . 《红楼梦》
康熙时,组织民工修浚永定河,开挖了一条新河道,使“往年永定河冲决之处”,“斥卤(盐碱地)变为膏腴,不下数百十顷”。由此可以看出,清朝统治者(   )
A . 开垦荒地 B . 兴修水利 C . 改进技术 D . 发展商业
考古学家在西安附近的原始农耕村落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粟粒。据此,该处的原始居民可能(    )
A . 种植粮食作物 B . 制造陶器 C . 发明舟车 D . 铸造青铜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拔制度。这种制度定期举行考试。──《英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卷》

材料二:武则天大力发展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科举制度,不拘一格选拔普通地主中的优秀人才,扩大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

材料三: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视科举应试者,录取了很多有才学的人。

  1. (1) 请写出英国大百科全书中提及的“中国定期考试选拔的制度”指什么制度?这种比赛的第一名被称为什么?

  2. (2) 根据材料二回答,唐朝实行科举考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 (3) 科举制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促进了唐朝哪种文学形式的繁荣?请写出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两位。

下列关联错误的是(     )

A . 王羲之——《兰亭序》 B . 顾恺之——《女史箴图》 C . 贾思勰——《洛神赋图》 D . 陶渊明——《归田园居》
喜欢下中国象棋的人都知道在棋盘上有个“楚河、汉界”。你知道它出自哪场战役?(    )

A . 巨鹿之战 B . 长平之战 C . 楚汉战争 D . 马陵之战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蓝田人
观察下方两幅地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宋(    )

  

A . 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B . 解决了地方与中央外重内轻的问题 C . 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 D . 达到了我国古代封建王朝的顶峰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投鞭断流”这些成语共同反映的史实是(    )
A . 长平之战 B . 官渡之战 C . 赤壁之战 D . 淝水之战
法国人谢和耐在《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流通票据、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此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 . 中国早在宋代已经进入现代化国家 B . 谢和耐的描述不符合当时的实情 C . 宋代社会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D . 临安是人口超过百万的大都市,商业繁荣
汉武帝开庭议事,有时其中的一个奏折,所用竹简需要两人抬进宫。东汉时期这种携书不方便现象得到了改变,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作出的重大贡献(    )
A . 蔡伦 B . 张衡 C . 华佗 D . 张仲景
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图中对应的方框内。

A.郑成功率军收复台湾的出发地:金门

B.郑成功打击荷军的盘踞据点:台湾城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天下为家”取代“天下为公” 开始了(   )
A . 夏朝 B . 商朝 C . 西周 D . 东周
以下是“象”字的各种字体,其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 图片_x0020_2 B . _x0000_i1030 C . _x0000_i1031 D . 图片_x0020_5
民族关系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四

五世达赖金印

  1. (1) 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2. (2) 阅读材料二,据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3. (3) 分析材料三,举出北宋时期“阶段性的和好”、“阶段性的战争”的事例。
  4. (4) 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清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两种方式。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2005年5月6日,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率团首站拜谒了陕西桥山的黄帝陵,因为黄帝(    )
A . 是文字的发明者 B . 曾经打败了炎帝 C . 制造出了指南车 D . 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玄奘西游”和“鉴真东渡”备受后人称颂,其最根本原因是(    )

A . 不畏艰难的可贵精神 B . 具有高深的佛教学识 C . 促进中外文化的交流 D . 弘扬佛学的执着追求
白寿彝在分析东汉中后期的政治形势时写道:“豪族政治势力的发展以外戚专权的形式出现,从而架空了皇权,而皇帝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力,不得不求助口口。”材料中“口口”应该是(    )
A . 贵族 B . 诸侯 C . 宦官 D . 皇后
从猿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在这一进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是 (  )

A . 直立行走 B . 手的发展 C . 语言产生 D . 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