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的是(  )
A . 蔡伦 B . 华佗 C . 甘英 D . 张陵
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中肯的是(    )

A . 奢侈腐化,心狠手毒 B . 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 C . 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D . 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有贞观遗风
隋朝时,人们从余杭乘船沿大运河北上,到达长江之前途经的这一段运河名为(    )
A . 永济渠 B . 通济渠 C . 江南河 D . 邗沟
如果研究东汉政权是怎样走向衰亡的,下列哪些因素可以入选(    )

①外族的入侵  ②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  ③农民起义的爆发  ④少数民族的叛乱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图中的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
A . 核桃 B . 小麦 C . 石榴 D . 葡萄
传说中的尧舜时期,经常发生水灾的地区是(    )

A . 渭水流域 B . 汉水流域 C . 长江流域 D . 黄河流域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中的“秦王”是( )
A . 秦孝公 B . 秦始皇 C . 秦穆公 D . 秦惠文王
走进博物馆,看技术变革。

文物是活着的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见证,文物饱经历史沧桑,向后世诉说着它们曾经的辉煌,告诉我们人类社会每一次的重要进步都离不开技术的革新和飞跃。

材料一:生产工具的制造和使用是古人智慧和能力的体现,推动着历史的前进。我们可以在北京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看到石器手镐上留下的加工痕迹;在浙江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我们眼前可以浮现出古人翻地用力过猛折断了骨耜的耕作场景;在河南安阳殷墟博物馆我们不仅能领略甲骨文的奥妙,还能看到制作精良的长青铜器铲,感叹其工艺的高超;在浙江湖州市博物馆我们可以想象到铁犁铧昔日的锋利和翻耕土壤的高效作用。

材料二:在湖州市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古代耕作工具江东犁的模型,了解到江东犁原理与曲辕犁一脉相承,在古代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南开封市博物馆里的泥活字模型 、指南针、火铳火箭等文物,向我们诉说着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古代科技。

英国作家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与状况。第一种是在文学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材料三:通过相关博物馆网页,我们可以了解汇集到如下信息

中国古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明人

身份

发明人

身份

发明人

身份

蔡伦

中常侍

凯伊

钟表匠

法拉第

物理学家

张衡

侍中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

西门子

工程学家

祖冲之

长水校尉

克隆普顿

工人

爱迪生

发明家

沈括

三司使

阿克莱特

理发师

狄塞尔

工程师

郭守敬

太史令

瓦特

仪器制造师

卡尔·本茨

工程师

  1. (1) 依据材料一,按出现时间先后将上述四个古代生产工具进行排序:。(填序号即可)
  2. (2) “江东犁原理与曲辕犁一脉相承”,曲辕犁发明并得到推广的朝代是。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得到广泛使用的时代是
  3. (3) 请你从“三种东西”中选择一种,说出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
  4. (4) 依据材料三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和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发明人的身份特点。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发明人身份的主要变化。
识读下图

请回答:

  1. (1) 远古时期华夏部落主要活动在什么地理区域?当时他们打仗使用的最先进的武器是用什么做的?
  2. (2) 华夏族是在哪两个部落基础上形成的?你能否想象一下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
  3. (3) 后人是怎样看待黄帝和尧、舜、禹的?
距今约1万多年前,中华大地先后进入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相比,新石器时代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
A . 用火烹饪食物 B . 贫富分化出现 C . 原始农业产生 D . 早期国家出现
春秋战国时期,使个体小农生产成为可能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B . 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广泛提高 C . 新兴地主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D . 诸侯国掀起了改革的风潮
西域都护的职责有(    )

①管理西域的军事     ②管理西域的政治 

③保护商旅往来     ④加强汉与匈奴关系的中转站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局面。下列选项,体现了孟子思想的是(    )
A . “兼爱”“非攻” B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 “民贵君轻”“仁政” D .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万里长城举世瞩目,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 .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 西起玉门关,东到辽东 C . 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 D .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玄奘西行

背景

唐朝与天竺(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有频繁的交往

经过

①西天取经:贞观初年,高僧玄奘西行前往天竺取经。②天竺游学: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③回国:10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贡献

①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②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最早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技术是在什么时期(    )
A . 西周 B . 东周 C . 春秋 D . 战国
汉初修养生息政策的社会背景是(   )

①社会破败不堪  ②经济凋敝  ③国家贫穷  ④人民大量流亡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关于如图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B . 铸造于夏朝 C . 表明我国青铜铸造技术很成熟 D . 主要用于祭祀
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频繁,出海贸易的商人应该向哪个部门报批(    )
A . 市舶司 B . 中书省 C . 转运使 D . 广州十三行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是(    )

A . 建立元朝 B . 修筑长城 C . 统一蒙古 D . 开发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