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为如图郑成功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史实准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图片内容之间的联系性。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 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B . 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C . 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 . 南方社会较为稳定
请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变成新教的工具,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制造精神发展的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推动力。”----马克思

材料二:“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来看风水;外国用鸦片医病,中国却拿来当饭……”----鲁迅。

  1. (1) 材料一中“火药、罗盘针、印刷术”经过哪条贸易要道、由什么人传到欧洲?

  2. (2) “印刷术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摘自材料一,请问它们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3. (3) 结合上述二则材料,三大发明在中国遭到冷遇,在西方却推动了社会的进步,相同的科学技术在不同的地方却带来不同的命运,谈谈你的看法。

宋、齐、梁、陈,因为都城都在一个地方,都偏安于江南,统称为南朝,南朝时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在(    )

A . 建业 B . 建康 C . 临安 D . 宁波
汉武帝能够对匈奴采取大规模军事攻势,并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
A . 卫青.霍去病的正确指挥 B . 西汉组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C .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 D . 匈奴的分裂

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据下图判断,该长城修筑于(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明朝 D . 清朝
小华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行、鉴真东渡和朝鲜半岛的音乐传入中国等内容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最可能是(    )
A .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 . 中华文明的起源 C .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最主要目的是(    )
A . 加强中央集权 B . 缓和君臣矛盾 C . 防止大将结盟 D . 削弱相权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承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下列选项属于“交流互鉴——中外友好交流”的是(    )
A . 遣唐使来华 B . 康熙帝亲征雅克萨 C . 戚继光抗倭 D . 郑成功收复台湾
材料一 如图:大运河示意图:

材料二 隋朝时,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了他们的聪明才智,大运河的绝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摘自《中国历史》地图册七年级(下)

  1. (1) 从材料一,你得到关于大运河的历史信息是什么?

  2. (2) 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除大运河外,请你写出两个古代著名工程。

  3. (3) 从材料二大运河开凿情况的描述中,谈谈你的体会。

《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但有人说:“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    )

A . 改国号为周 B . 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 . 破格用人推动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 减轻人民负担并提高人民的政治地位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 创立中央集权 B .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大清王朝出现社会危机的是(  )

A . 创立科举制 B .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C . 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 . 设驻藏大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材料三: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重文轻武的目的和表现。
  3.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 7 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 3 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一历史现象反映的本质是(   )
A . 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 . 鲁国国君主动与齐晋交好 C . 周王室地位衰微 D . 天子依附并听命于诸侯
“苏湖熟,天下足”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的粮仓。

西汉时期打败匈奴的著名将领是(    )

①卫青    ②蒙恬    ③霍去病    ④窦固    ⑤窦宪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④⑤ D . ①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之风,一朝复振。──《旧唐书·玄宗下》

材料二:上(唐宪宗)顾谓宰臣曰:“朕读《玄宗实录》,见开元初锐意求理,至十六年已后,稍似懈倦,开元末又不及中年,何也?”崔群对曰:“玄宗少历民间,身经迍(不得志)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及后承平日久,安于逸乐,渐远端士,而近小人。──《旧唐书·宪宗下》

请回答: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统治称为什么?

  2. (2) 唐玄宗的哪些统治措施体现了“贞观之风”的复振?

  3. (3) 请写出材料二中,与材料一有因果关系的语句。

  4. (4) 假如你是唐宪宗,你听了崔群的一番分析后,你应该怎样做?

中国古代风俗图《瓦子内说书》配诗中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中提到的“瓦子”最早出现在下列哪一“京都”内(    )
A . 唐都长安 B . 北宋开封 C . 南宋临安 D . 元朝大都
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指(    )
A . 文景之治 B . 贞观之治 C . 开元盛世 D . 康乾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