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太祖)一日,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宋朝重文轻武,重内轻外。所以,今天看宋朝历史,就会觉得奇怪。宋朝文化兴盛,经济繁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可实际上,宋王朝这种积贫积弱的局面却是宋王朝的统治者吸取前代教训,千方百计方才达到的长治久安的理想状态。
材料三: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而寒门出身的士子一旦登第,多怀忠君爱国之心。宋朝统治者对文人极其尊重,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俸禄也极丰厚。世人多称宋朝为士大夫政治。在一系列重文措施的鼓励下,宋朝开始盛行读书风气,宋代儿童启蒙教育念的《神童诗》开篇就说: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一政策极大地促进宋朝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局动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朝重文轻武的目的和表现。
(3)
根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重文轻武政策的评价。
答案: 地方藩镇(节度使)势力太强,导致君弱臣强,中央受制于地方。收夺地方的权力(夺其权),控制地方财政(制其钱谷),限制地方军事实力(收其精兵)。
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 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积极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 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消 极影响:文臣不熟悉军务,将不专兵,兵无常帅,导致军队的战斗力减弱;政 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人浮于事,使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