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两宋时期的海外贸易空前发展,南方沿海城市的海外贸易繁荣,为此,宋朝在广州、泉州、明州等港口设立的专门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   )
A . 巡检司 B . 市舶司 C . 宣政院 D . 理藩院
秦始皇、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发展做出过巨大的贡献,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一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这个问题是(     )

A . 儒家思想问题 B . 外族入侵问题 C . 中央集权问题 D . 国家统一问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设台湾府的相同作用是(    )
A . 驱逐殖民势力 B . 维护国家主权 C . 加强专制统治 D . 巩固清朝海防
文物与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下文物反映了当时(     )

A . 农业初兴 B . 聚族而居 C . 采集狩猎 D . 贫富分化
“此前的中国历史不论如何变化万端,其舞台不超出亚洲东部的地理分野;而此后的历史发展却打破了天然屏障,使中国成为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变化得益于(    )
A . 都江堰 B . 灵渠 C . 长城 D . 丝绸之路
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考试一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    )

A . 察举制 B . 推举制 C . 三省六部制 D . 科举制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把全国分成 36郡,每个郡又分成数目不等的县。所有这些官员都由中央任命,并接受固定的俸禄,他们的职位不是世袭的,随时可以罢免。……此后,这个制度成了后世王朝的典范。

——崔瑞德、鲁惟一《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二: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 位外,其余诸子皆在王国范围内分到封地,作为侯国由汉延定封号。汉武帝把大的王国分为若干小侯国,封国越分越小,不复为中央政权的威胁。同时武帝还利用各种机会对诸侯王实行削爵、夺地、除国。

——摘编自库晓慧《从汉初制度看中央集权的逐步加强》

材料三: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她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城成为中华民族的主题凝聚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同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 (1) 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地方行政制度?这一制度吸取了西周哪一制度的教训?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在政治上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该措施的作用。
  3. (3) 综上所述,指出秦汉时期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产生的影响。
回顾已经过去的2019年,“改革”成了中国当之无愧的关键词。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改革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卫(商)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要效仿旧制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制度面能王大下,夏股不更换旧制度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称赞.(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图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三:“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间隔,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所以朕要大规模迁都(到洛阳),一统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四: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贺赖

丘穆陵

独孤

步六孤

贺楼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的历史依据,并回答: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
  2. (2) 材料二中会遭到旧贵族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朕”指的是谁?简述“朕”迁都洛阳的原因。
  4. (4) 材料四反映的内容都与材料三中“朕”的改革有关。除此之外,请再列举一例其汉化的具体措施。
  5. (5) 比较上面四则材料,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今山东境内),曰齐。

材料二:  见下图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尚父”指的是谁?他建立了哪一个诸侯国?

  2. (2) 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可看出构成诸侯的是哪些人?他们从天子那里得到什么?对周天子有哪些义务?

  3. (3) 两则材料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周天子为什么要实行这样的制度?

  4. (4) 西周实行这种制度,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列关于元谋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 . 元谋人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C . 元谋人已经掌握了钻孔和磨制技术 D . 元谋人已经有了审美观念,会用兽牙和石珠制作装饰品
对后世影响深远的科举制正式形成于(    )
A . 隋文帝时 B . 隋炀帝时 C . 唐太宗时 D . 唐玄宗时
它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位于广西桂林兴安县境内,2018年8月14日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它是(    )
A . 灵渠 B . 白渠 C . 郑国渠 D . 都江堰

如图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建筑“东方之冠”。据说它的创意来源于中国古代青铜器皿文化。请问,出土于我国河南,代表了商朝青铜器典型风格的巨鼎是(    )

A . 司母戊鼎 B . 青铜立人 C . 青铜树 D . 四羊方尊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为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知识可以推断出当时的“国耻”是指(    )
A . 金灭北宋 B . 辽灭北宋 C . 西夏灭北宋 D . 元灭南宋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评价中国的某个朝代:“中国好像进入了现代,一种物质文化由此展开,货币之流通,较前普及。火药之发明,火焰器之使用,航海用之指南针……”下列现象不属于该朝代的是(    )
A . “苏湖熟,天下足” B . 出现“交子” C . 重文轻武 D .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右图是小明同学暑假准备阅读的文学名著,你知道该著作取材于哪一史实(   )


A . 唐朝晚期的农民起义 B . 北宋末年的农民起义 C . 南宋晚期的农民起义 D .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
请回答有关春秋战国的历史问题:
(1)春秋时期最先争霸的是哪个诸侯国?霸主是谁?
(2)请用一句口诀来记战国七雄的方位。
(3)孟子是战国时期哪个学派的代表人物。
(4)假如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诸侯国的国君,你最有可能接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请说明理由。

《三字经》“嬴秦氏,始兼并,传二世,楚汉争;高祖兴,汉业建”包含的是( )
A . 秦一西汉 B . 西汉一东汉 C . 东汉一三国 D . 秦一东汉
他历时17年,行程5万里,西行印度求取佛经,带回佛经52筐、657部;回国后又潜心译经19年,翻译经纶75部、1335卷。梁启超先生称其为“千古一人”;鲁迅先生更是高度赞扬其“舍身求法”精神,尊其是“中国的脊梁”。他是(  )

A . 张骞 B . 玄奘 C . 鉴真 D . 郑和
现在各国人把中国人称为“唐人”的原因是(  )

A . 中国人是唐朝人的后代 B . 唐朝在世界上享有较高的声望 C . 唐朝时中国才开始对外交往 D . 中国人具有很高的制糖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