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回顾已经过去的2019年,“改革”成了中国当之无愧的关键词。纵观中国古代历史,改革成为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下面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卫(商)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要效仿旧制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制度面能王大下,夏股不更换旧制度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称赞.(秦)孝公说“讲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如图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军事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材料三:“我们国家兴起于北方,现在定都于平城,然统一了北方,但民族之间存在着间隔,文化冲突剧烈;平城偏居塞上,民风强悍,崇尚武力,难以文治.要在此地开展变法改革,一定很难,崤山和函谷关是帝王的房屋,黄河洛水是帝王的家中,所以朕要大规模迁都(到洛阳),一统中原”。 ——引自《魏书》 材料四: 鲜卑姓改为汉姓 鲜卑姓 汉姓 鲜卑姓 汉姓 拓跋 元 贺赖 贺 丘穆陵 穆 独孤 刘 步六孤 陆 贺楼 楼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劝说秦孝公变法的历史依据,并回答:秦孝公为什么支持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 (2) 材料二中会遭到旧贵族反对的内容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文中的“朕”指的是谁?简述“朕”迁都洛阳的原因。 (4) 材料四反映的内容都与材料三中“朕”的改革有关。除此之外,请再列举一例其汉化的具体措施。 (5) 比较上面四则材料,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有何相同之处? 答案: 历史依据:汤武不沿袭旧制度面能王大下,夏股不更换旧制度而灭亡。 目的:为实现富国强兵,维护统治 ①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②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孝文帝;原因:加强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有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 使用汉语;提倡与汉人通婚。 相同之处是都促进了各自的经济大发展,加速了封建化的进程;为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等。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