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我国著名史学家郭沬若称赞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主要肯定她(    )
A . 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 . 替多病的唐高宗处理政事 C . 继续实行发展生产、选择贤才的政策 D . 在位时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与吐蕃的交往

材料二: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材料三:大宋皇帝谨致誓书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守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更不差使专往北朝,只令三司差人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1683年6月中旬,……清军三路出击,经一场激战,大败郑军(台湾郑氏政权军队)。郑军见大势已去,只得向清军投降。8月,清军进驻台湾。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吐蕃是我国哪个民族的祖先?唐朝当时实行了什么民族政策?图二所示的金瓶掣签制度反映了清政府对哪一地区的管辖?除此之外,清政府还采取哪些措施。加强对这一地区的管理?(写出一点即可)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我国民族融合的环境是什么?元朝还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材料三的“誓书”历史上称为什么?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清军进入台湾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台湾地区的管理?有何意义?
  4. (4) 综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认识。
读图说史:读图,解读正确的是(    )

A . 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 . 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 C . 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 . 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其使用多种造字方法,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其中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的造字方法是(   )
A . 指事字 B . 象形字 C . 会意字 D . 形声字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早期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学者推断 D . 考古发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所示

——摘自蔡志忠《孔子说,仁者的叮咛》

材料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

材料三: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孟子发展孔子学说形成了怎样的治国思想?引用材料二原文指出此治国思想要求统治者对百姓采取怎样政策?
  2. (2) 材料三中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什么?试分析它对秦朝的影响。
  3. (3) 依据材料四,指出正确的治国方略应该是什么?
许多同学爱吃大米饭,你可曾想到,水稻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历史,请你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各地的原始先民中最早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的是(   )
A . 北京周口 店 B . 云南元谋 C . 陕西半坡 D . 浙江河姆渡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我的姓名与战国七雄有缘,我的姓是地处最西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我的名是地处最北的一个诸侯国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姓名是(   )
A . 楚秦 B . 齐燕 C . 秦齐 D . 秦燕
“他应日本‘留学僧’的邀请,前后历时12年,经历了5次失败,终于在66岁时取得成功。他将佛学、建筑、雕塑等技术带到日本”。材料反映的事件是(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玄樊西行 C . 鉴真东渡 D . 郑和下西洋
位于齐国国都临淄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是战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学术平台,各个学派学者们在此互相争辩、交流与吸收。稷下学宫体现的历史现象是(   )
A . 诸侯争霸 B . 兼并战争 C . 求同存异 D . 百家争鸣
清朝设立伊犁将军,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辨析改错:

宋太祖赵匡凰以一军旅武将夺得天下,在位十六年,不仅为赵宋王朝,也为其后的封建王朝留下了一笔不可缺少的政治遗产。下列与他相关的历史典故是(    )
A . 杯酒释兵权 B . 风声鹤唳 C . 投鞭断流 D . 焚书坑儒    
隋朝与秦朝的相似之处有(  )

①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②都创立了重要制度,影响深远

③都兴建了大型重要工程    ④都因暴政而亡,皆为短命王朝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四时各有其务,十二月各有其宜。先时而种,则失之太早而不生;后时而艺,则失之太晚而不成。故曰∶虽有智者,不能冬种而春收。”下列体现类似思想的最早著作是( )
A . 《伤寒杂病论》 B . 《天工开物》 C . 《齐民要术》 D . 《农政全书》
改革不仅限于当时,更影响了中国数千年。《史记》记载:“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这是指(   )
A . 李悝变法 B . 吴起变法 C . 商鞅变法 D .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下列哪些发明属于传说中的炎帝(    )

①教民耕种  ②制陶

③煮盐   ④通商交换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 C . ②④ D . ①④
“华夏子孙齐参拜,脉血胜于清水浓。”2005年5月,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来到陕西省黄陵县祭拜了“天下第一陵”,你知道他祭拜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是谁(   )

A . 黄帝 B . 炎帝 C . D .
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这反映出隋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是(    )
A . 巩固了隋朝的统治 B . 方便了隋炀帝南巡 C . 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 . 加强了北部的边防
“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这一时期,即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及火药配方的改进和完善,为推动世界历史的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一时期”是(    )

A . 两汉 B . 三国 C . 宋元 D . 明清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就要不断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之王也,不循而兴,夏、股不易札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祀者不足乡。”秦孝公曰:“善!”以卫鞍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今。……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牧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泰策一》

  1. (1) 材料一中的卫鞅指的是谁?他在材料中阐述的观点是什么?此观点属于哪家的学说?
  2. (2) 材料一中体现的他变法的主型措施有哪些?
  3. (3) 卫鞅变法内容中最受新兴地主阶级欢迎的是什么?他的变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卫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请说出变法或改革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