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掠夺,是很不简单的。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家。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明朝的那些事儿》 材料三:1500年左右,它(大西洋)一变而成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其巨大的影响波及各方。一般看来,这一变化对欧洲人是有利的,但对其他的地方(美洲、非洲)的人则意味着灾难。 ——《现代世界史》 材料四:中国提出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就是要弘扬古丝绸之路和平友好、开放包容的精神,探索新形势下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的新模式。特别是推动实现互联互通,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创造物质基础和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人民日报热点辨析 (1) 请依据材料一,指出丝绸之路的起止点。 (起点)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西亚→(终点)。 (2) 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3) 根据材料三回答,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是什么? (4) 根据材料四回答,“一带一路”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 概括以上材料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答案: 【1】长安【2】大秦(罗马或欧洲) 不以大国、强国自居;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平等交流;友好交往。 世界连成一个整体;对欧洲是促进欧洲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对美洲和非洲进行殖民掠夺,带去了灾难。 最终形成互利共赢的利益共同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命运共同体。 促进世界各地的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历史 试题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