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下列所述内容,错误的是(    )
A . 青铜器是由铜、锡、铅按一定的比例制作而成的 B . 商周时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C . 青铜器的制作方法是泥范铸造法 D . 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重青铜器是四羊方尊
有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占据了一个划时代的位置。十年之内,吞并六国,统一了当时中国文化涵盖的地区。以下选项中属于秦始皇治下取得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 焚书坑儒,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 B . 形成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C . 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D . 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人遗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石器种类多,主要有刮削器、尖状器、砍砸器、雕刻器等。考古系统研究出北京猿人制作石器的主要方法是:锤击法(最常用)、砸击法、碰砧法。

材料二:有了火就可以熟食,熟食给人提供了易于消化的食物,这对于人类体质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火可以帮助人类驱赶猛兽,又可以照明、取暖。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多处灰烬都是成堆的放着,可以看出,北京人不仅知道使用火,而且能够管理火,使火不向四周蔓延。

材料三:

  1. (1) 材料一中北京人制作石器的方法反映出他们生活在什么时代?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石器的用途及制作材料。
  2. (2) 材料二中北京人用火有了哪些进步?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京人用火的意义。
  3. (3) 材料三中的文物是哪一原始人类曾经用过的?根据这两件文物,推测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哪些生产和生活的技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人们还有哪些其它生产和生活的技能?
我国是远古人类起源的重要地,已发现的1万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存分布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文化区。由此可知,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特点是(    )
A . 时间早 B . 多元化 C . 独特性      D . 一元化
在一次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刻有“状元及第”的铜钱,下列与它有关的是(    )

A . 三省六部制 B . 行省制度 C . 内阁 D . 科举制
2018年暑假夏令营,你到北京去旅游,除了登长城、看故宫,还可以参观哪些原始居民的生活遗址(   )
A . 元谋人、北京人 B . 北京人、山顶洞人 C . 山顶洞人、元谋人 D . 北京人、半坡聚落
以下不属于明代引进南美洲的农作物新品种的是(    )

A . 玉米 B . 甘薯 C . 葡萄 D . 花生
明朝灭亡是由多种因素导致的,下列各项中与明朝灭亡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A . 宦官专权朝政腐败 B . 吴三桂引清军入关 C . 土地兼并严重 D . 中央无力控制地方
下表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表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6

A . 主要分布在与农业相关的领域 B . 重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C . 明清时期迅速转化为近代科技 D . 注重对自然界的探究
下列制度中哪一项不是西周的(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分封制 D . 宗法制
材料:“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首《天堂》充分表达了蒙古族歌手腾格尔对自己家乡的赞美。在我国历史上,蒙古族曾经建立了一个彊域空前辽阔的大元王朝。

请回答:

  1. (1) 大元王朝(即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即元世祖)于1271年建元时把都城定在了哪里?
  2. (2)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少数民族统一中国的例子,请问元朝统一全国的标志性历史事件和时间分别是什么?
  3. (3) 元朝彊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统治,元世祖采用“行省”制度,其中专设宣政院,管辖一个地区,请问宣政院管辖的是哪个地区?并使该地区成为了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4. (4) 你认为促成当时国家大统一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中华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被尊称为中华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   )
A . 炎帝和黄帝 B . 汉武帝 C . 唐太宗 D . 成吉思汗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能够反映出商朝社会生活情况的是(   )

      

①司母戊鼎        ②甲骨文       ③铁农具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② D . ①②③
下列国家中,既是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的是(    )

①楚国           ②燕国           ③齐国            ④韩国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③ D . ③④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某皇帝深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古训,在治国过程中轻徭薄赋,广纳贤才,虚心纳谏,开创了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
汉朝规定,凡产铁的郡里均设置铁宫,即便不产铁的郡里也要在县一级设置小铁官。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作与销售,一律由铁官负责。这反映了汉朝(    )
A . 实行冶铁官营 B . 铁官代行地方政务 C . 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D . 铁器成为官方专用
明朝末年,李自成起义军提出的口号是(    )
A . 均贫富 B . 杀人者死 C . 均田免赋 D . 起兵为百姓
他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大英雄:他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也曾身陷囹圄;他多次遇刺却能逢凶化吉;他懂天文熟地理,谙韬略善用人;他戎马倥偬数十载,横扫白山黑水,统一女真各部……大明王朝,成为威震北中国的一代铁血汗王!他是(   )
A . 阿骨打 B . 忽必烈 C . 努尔哈赤 D . 皇太极
何怀宏在《选举社会及其终结》中对寒门子弟占入仕群体的比例有如下统计。据此可知(    )

朝代

东晋

隋朝

唐朝

北宋

比例

4%

17.2%

24.5%

46.1%

A . 官员选拔注重门第 B . 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C . 世家大族垄断教育 D . 科举制度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