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初一)历史: 上学期上册  下学期下册

七年级(初一)历史试题

读图填表题。

  1. (1) 根据图一、二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图序

    哪次战争形势图

    发生时间

    交战双方

    战争的结果和影响

    共同特点

    图一






    图二





  2. (2) 根据图三内容,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下表。

    国号(只填字母)

    发展经济的措施和效果(填空)

    在丞相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强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

    开发江东, 业发达,发展海外贸易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历史的主要证据。在某一遗址中,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的稻谷遗存,这是目前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类文化遗址,据此判断该遗址可能位于下图_____处。(    )

图片_x0020_100003

A . A B . B C . C D . D
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

                  

图一                           图二

(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

材料一:  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他率领民众,夜以继日,不畏劳苦,终于获得成功。

材料二: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硪野,都从太守得来

(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 (1) 图一图二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图一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是谁三过家门而不入,为了百姓改造自然?材料二中,战国时期为了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李冰父子的成功典范又是什么?

  3. (3) 战国时期,是谁主张“道法自然”?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代表?

  4. (4) 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生活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事例两个。

  5. (5) 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和同为一家”指的是唐与哪个民族的关系(     )

A . 吐蕃 B . 突厥 C . 南诏 D . 靺鞨
巴拿马运河是通过巴拿马地峡沟通大西洋与太平洋的通航运河,它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两大洋之间的航程,与苏伊士运河同样具有世界战略意义,因此素有“世界桥梁”之称。在我国古代也有这样一个水利工程,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并且在今天仍 然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个水利工程是(    )

A . 都江堰 B . 长城 C . 大运河 D . 灵渠
如图是东晋至北宋时期平民子弟在政府官员群体中所占比例示意图。这一比例变化与下列哪一制度的实行密切相关?(    )
A . 分封制 B . 郡县制 C . 世袭制 D . 科举制
清政府与沙皇俄国的第一次军事较量是(    )

A .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 雅克萨之战 C . 中英鸦片战争 D . 甲午中日战争
农耕乃衣食之源、人类文明之根,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
A . 河姆渡遗址 B . 半坡遗址 C . 元谋人遗址 D . 良渚遗址
明清时,作为中华民族象征最恰当的是(  )

A . 避暑山庄 B . 外八庙 C . 长城 D . 故宫
1951年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其实西藏早在元朝时就正式纳入了中国版图,元朝还专门设置了机构加强对它的管辖,该机构是(    )
A . 御史台 B . 中书省 C . 宣政院 D . 枢密院
历史学习要善于抓住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的历史小论文,你认为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

A . 地方军阀割据的时代           B . 诸侯交替掌握政权的时代 C .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D . 封建国家统一的时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二

原姓氏新姓氏
拓拔
丘穆陵
步六孤

 
(1)材料一是谁说的话?根据你的判断,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2)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有什么活动?其中有关废除奴隶主贵族特权的内容是哪一项?
(3)材料二是谁改革的内容?反映的是哪一项改革的措施?
(4)这两次改革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5)改革对当今社会有何现实意义?

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多个,由此可见,唐代对外交往非常活跃,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有(    )

①国家强盛,文化辉煌

②政府鼓励海外贸易,设立市舶司进行管理

③对外交通发达

④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下列是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哪个是不可能的(    )
A .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 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 . 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戚继光和郑成功的共同之处是(  )

A . 抗击了当时世界上头号殖民帝国 B . 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 C . 巩固了明朝的统治秩序 D . 使台湾回到了祖国怀抱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运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

  2. (2) 此河开通后有什么作用?

  3. (3) 材料二中的“琢郡”、“江都”分别是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阅读下列材料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厚敛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史记》

  1. (1) 材料一、二分别介绍了历史上的哪个朝代的哪个君主?

  2. (2) 为什么两位君主的统治都被推翻了?

  3. (3) 从他们的统治被推翻的史实中,你得到的启示是什么?

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到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以下古人类最早有可能享受米饭的是(    )
A . 北京人 B . 山顶洞人 C . 半坡居民 D . 河姆渡居民
1928年,陇海铁路修筑到洛阳邙山时毁坏了一批唐代墓葬,随葬品中常见的是一种造型精美、色彩亮丽的瓷器。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 邢窑白瓷 B . 越窑青瓷 C . 唐三彩 D . 景德镇青花瓷
元朝为加强中央对西藏地区和台湾地区的管辖,分别设置了(    )
A . 中书省、北庭都元帅府 B . 宣政院、中书省 C . 伊犁将军、澎湖巡检司 D . 宣政院、澎湖巡检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