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18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积极宣传十月革命。他号召中国人民应该向十月革命学习,为在中国实现“劳工社会”而奋斗。他预言,十月革命所掀动的潮流是不可阻掉的。“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摘编自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
材料二
阶段 |
时间 |
著作 |
形成 |
井冈山时期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 |
成熟 |
延安时期 |
《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等 |
发展 |
建国前后时期 |
《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 |
材料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全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1978年12月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
①否定了种族歧视论
②肯定了这场战争起到了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作用
③实际是对洋务运动的否定
④掩盖了日本在这场战争中的非正义性
材料一 二千五百年前,儒家创始人孔子开始阐释“大同”“小康”思想。儒家将“大同”作为最高纲领,但是行事却把“小康”作为实践目标。儒家典籍描述的小康社会,也不过是人类社会刚刚迈入私有制时代的一个靠礼义等国家法律制度和道德规范来维持秩序的社会。这些思想集中反映了长期处于贫困状态的普通百姓对于衣食无忧的生活的向往。
——摘编自乌东峰《论中国小康社会》
材料二 1979年,邓小平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说:“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江浙地区时,用“小康社会”来描述我国所追求的社会状况,并提出人民的吃穿用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等6项标准。此后,他在内政外交中,多次使用“小康社会”一词。他的认识,已经从经济指标这个量的方面,发展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全面协调发展。
——摘编自申文明《论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
“与西方国家相比,俄国是最后一个踏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大陆国家,与其他东方国家相比,它又是最先走向资本主义的一个国家,而且……是自发地、主动地挤入资本主义发展的行列。”此结论所依据的史实是( )
A.克里米亚战争 B.农奴制改革 C.十月革命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的通称。相,本为相礼之人,字义有辅佐之意。“宰相”连称始于战国。……当时的所谓宰、相或宰相,地位均相当于丞相。……“宰相”一般只是一个习惯用语,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
材料二 中国帝制时代的政治体制两千多年闻似无实质性的重大变化,但在国家权力的运作方式上,却因社会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运作机制。……唐代“在三省体制下,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皇帝的最后决定权包含在政务运行的程式中”。
——刘后滨《唐代中书门下体制下的三省机构与职权》
材料三 元朝开始是一省多相制,后改为两省多相制,又以中书省取代尚书省。明朝从废丞相到实行内阁制,使中国传统社会的中央官制发生了最重要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先秦时期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有何不同。(8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唐代“三省体制”运作方式在当时所产生的主要意义。(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朝、明朝中央官制发生变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针对“地圆学说”,康熙时钦天监丞杨光先说:“若然则四大部州万国之山河大地,总是一大圆球矣。……所以球上国土之人脚心与球下国土之人脚心相对,……竟不思在下之国土人之倒悬。……有识者以理推之,不觉喷饭满案矣。夫人顶天立地,未闻有横立倒立之人也。……此可以见大地之非圆也。”之所以有这样言论,是因为他不知道
A.相对论 B.量子论 C.经典力学理论 D.生物进化论
6.秦末“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有叛将而无叛州”。这些
现象说明
A.秦朝官僚制度削弱了中央集权
B.西汉郡国并行制巩固了中央集权
C.唐朝三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D.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