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2020·宁阳县第四中学高三月考)乾隆嘉庆年间,英国对中国的外交封锁不满但并不感到异常,但到了道光年间(1820-1850年),他们开始愤怒不已,强烈要求改变。这主要缘于
A.中国农耕经济优势地位明显B.贸易入超使英国经济损失巨大
C.自由贸易思想在英国的盛行D.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两国矛盾
《毛泽东传》中写道:“在这场危机过后,(苏联)很快就迁怒于中国,十二月十二日,赫鲁晓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发表讲话,指责中国在中印边境冲突和加勒比海危机中的原则立场。这个讲话,成了苏联指挥一些党对中共发起新一轮围攻的信号。”这场危机是指( )。
A.越南战争
B.柏林危机
C.朝鲜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隆庆元年( 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逐渐合法化。老百姓“富家以财,贫人以驱,输中华之产,驰异域之邦,易其方物,利可十倍”。而月港“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其殆天子之南库也”。据此可知
A . 明朝始终奉行鼓励对外贸易的政策
B . 对外贸易有利于改善国计民生状况
C . 福建地区是明清对外贸易主要通道
D . 私人海上贸易造成了贫富分化加剧
(24分)随时代变迁,我国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业谚语和诗歌反映了中国劳动人民对生产经验的总结
诗歌: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夏日田园杂兴》)
谚语:三分种来七分管,十分收成才保险。
(1)材料一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哪些特点?(4分)
材料二 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泛起“微澜”的表现(6分)及明清出现了“新经济萌芽”的依据。(2分)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材料三表明近代中国农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从全球史观的角度指出其实质。(2分)
材料四 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中国近代著名实业家。……1902年,与他人合股创办无锡保兴面粉厂。1912年,荣氏兄弟与王禹卿等人集股在沪创办福新面粉厂,荣宗敬任总经理。到1922年,荣氏家族拥有12家面粉厂,产量占全国民族面粉企业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被称为“面粉大王”
——人民版教材《历史》必修第二册
(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析1912—1920年荣氏企业迅速发展的原因。(6分)
问答题:(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大政治制度是什么?(6分)
(2)1954年宪法体现了什么原则?(2分)它的性质是什么?(2分)
(2014·北京文综·37)(36分)区域的世界·联系的世界·多样的世界
(3)世界是联系的,也是多样的。结合“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个历史事件的具体史实,回答:中国的有识之士是如何立足国情、学习外来文化的?中国取得了哪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成果?(14分)
(20分)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6分)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2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5分)
“从组织形式上看,它只是一种松散的论坛.但政府间对话也促进了自愿基础上的经济合作,其中涉及的领域很广。”材料直接体现了( )
A.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C.政治多极化的加速 D.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放战争时期,上海《大公报》载:“顾客清晨等候店铺开门……百货营业额较平时增加了3到4倍,甚至10多倍。南京路四大货物种类已残缺不全。……清晨五时,中央银行已是人山人海,估计有十万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A.上海经济发达,社会购买力强 B.物价上涨,人们纷纷抢购商品
C.货币贬值,出现抢购和挤兑风潮 D.经济前景黯淡,人心浮动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中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首古诗反映了中国古代的( )
A、商品经济 B、自然经济 C、“匠户”制度 D、“海禁政策”
为适应外国客户的需要而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