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20分) 古今中外,政府和社会精英对于社会和谐都有过许多思考与实践。 材料一 (洪武元年)诏曰:“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 ——《明会典》卷十七,户部四,田土。 材料二 孙中山始终把“天下为公”、“世界大同”作为最高理想,毕生致力于此。他的“大同”思想主要表现在他的“民生主义”主张里。在他看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又名共产主义,即是大同主义。” ——刘雅丽《略论孙中山的大同思想、道德观与和谐社会》 材料三 狄更斯著名的小说《双城记》,以1789年法国大革命前后的巴黎和伦敦这两座城市为背景,借古喻今,希望为社会矛盾深刻的19世纪英国寻求出路。狄更斯说,不满情绪广泛地存在于英国的社会中,可能由于任何一个很小的原因,一下子变成前所未有的一场可怕的大火。……(2011年8月6日)警察的行动致人死亡,点燃了伦敦的夜空。怒火此起彼伏,蔓延英国多个城市。 ——《现代快报》2011年8月14日《伦敦与巴黎骚乱对比》 材料四 当今世界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每一个层面,都日益清晰地表现出整体性、体系性的运动。……与此同时,针对这种新的整体性运动,出现了声势浩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既有理性主义的……也有浪漫主义的,如西雅图、热那亚和纽约街头的反全球化抗议活动。本·拉登和“基地组织”的恐怖主义活动,虽为异数和极端,但本质上也属于这种反体系运动的一部分。 ——宿景祥《贫富扩大与全球反抗》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抑制土地兼并的主要措施(不得摘抄原文)。(6分) (2)在20世纪20年代的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就民生方面提出了哪些有利于发展和谐社会的思想?(2分)你是否赞同材料二中孙中山先生认为的“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的主张?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3)结合材料三,以狄更斯为代表的文学流派主要关注的问题是什么?(2分)试列举该流派2 个以上的其他代表作品(2分)。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主要存在哪些不和谐的问题?(5分)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土地政策和经济全球化。第一问从提炼有效信息“验其丁力,计亩给之”“ 罪之”来归纳答案,加入所学明朝的土地政策进行补充作答。注意归纳表述,避免照抄原文。第二问,回忆所学三民主义有关民生主义的政策进行作答。注意其民生主义的阶级属性。第三问,从有效信息“社会矛盾深刻”等来归纳答案。作品回顾所学知识作答。第四问回顾课本知识“全球化的弊端”来作答。 答案:(1)按家庭劳动力多少来分田;重惩兼并者;编定鱼鳞图册。(每点2分,共6分) (2)耕者有其田(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每点1分,共2分) 不赞同。(1分)二者在阶级属性上有着根本上的不同(2分)。 (3)主要关注深刻的社会矛盾,揭露社会的黑暗。(2分),作品(2分) (4)恐怖活动猖獗(2分)、环境污染、气候变暖、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传染病盛行等等。(除回答恐怖活动给2分外,其他每回答一个给1分,总分不超出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