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光荣革命”(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材料二:在设计一个由人来统治人的(中央)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中央)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注:被统治者指当时美国诸州);其次要强制(中央)政府控制自己。

——“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光荣革命”后英国形成了什么政治体制?近代英国是如何逐步实现对王权的有效控制的?
  2. (2) 1787年宪法是怎样解决材料二中“最大的困难”的?
  3. (3)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英、美资产阶级代议制政体的优越性。
阅读下表,表中各大国钢铁产量在不同阶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38年各大国的钢铁产量(单位:百万吨)


1910年

1913年

1920年

1930年

1938年

美国

26.5

31.8

42.3

41.3

28.8

英国

6.5

7.7

9.2

7.4

10.5

德国

13.6

17.6

7.6

11.3

23.2

法国

3.4

4.6

2.7

9.4

6.1

俄国

3.5

4.8

0.16

5.7

18.0

日本

0.73

0.25

0.84

2.3

7.0

——摘编自(英)保罗·肯尼迪著《大国的兴衰》

A . 英美受益于一战且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B . 德日未受一战影响但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C . 俄国受一战影响但未受到经济危机的冲击 D . 法国既受到一战的影响又受到二战的影响
关于明朝内阁的性质,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 B . 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C . 相当于元朝的中书省 D . 皇帝顾问的内侍机构
有些史学家认为,“太平天国的改革方案包含了很多激进的特征,对不满的民众很有吸引力”。其方案中对民众最具吸引力的是(    )

A . 平均分配土地 B . 产品上交国库 C . 建立民主政治 D . 兴办学校教育
下列关于我国对外开放的步骤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②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决策

③设立深圳等四地为经济特区
④开放宁波、温州为沿海港口城市

A . ①③④② B . ②①③④ C . ③④①② D . ④③①②
选举是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主要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任何行政官员都不应根据人民的选举来任命。议会中掌握着多数的政党通常将任命它自己的领袖;各大臣自然均由为首的大臣选任;而为首的大臣本人,尽管实际上由议会指定,但在一个王国政府则应正式地由国王任命。美国宪法规定四年一度由全体人民选举总统,当国家的最高职位要由每数年一度的普选来决定时,两次选举之间的整个时间将消耗在竞选运动当中。

——摘编自[英]密尔《代议制政府》

材料二  通过 1832 年议会改革,资产阶级取得了选举权,但政权仍在贵族手中,资产阶级仍处于从属地位。工人阶级在争取改革的斗争中出力最大,结果却一无所获。1832 年改革是一次和平的改革运动,打开了通向民主之路的大门,但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它还要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努力,才能最终完成。

——摘编自王觉非《英国近代史》

材料三  帝国议会选举实行了当时很先进的普遍、直接的男子国会选举权,每个 25 岁以上的德国男子都拥有选举权,参选率从1871年的51%提高到1921年的84.9%。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社会民主党人就是通过这一合法渠道从帝国政治制度的外围进入内院的。不过国会无权选举帝国总理及其政府,这仍是皇帝的特权。

——摘编自武寅等著《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请回答:

  1. (1) 结合英国责任内阁制,指出材料一中密尔设计的任命行政官员的办法。据材料一,密尔认为美国总统选举有何弊端?

  2. (2) 据材料二,为什么说 1832年议会改革后“民主的道路并没有走完”?英国议会改革表现出哪些特点?

  3. (3) 据材料三,概括德意志帝国议会选举的进步之处与不足。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西方选举制度的认识。

“(中国)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在这里,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里强调的是(   )
A . 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 中国革命必须实践三民主义理论 C . 中国无产阶级没有任何政治权利 D .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以下不属于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突出成就的是

A . 开发圩田  B . 间作、套种和复种 C . 较早使用耒耜 D . 科学育种与掌握农时
中国古代的手工业水平极其高超,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在一次瓷器的展览会上,你发现了一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它属于(    )
A . 唐朝 B . 宋朝 C . 元朝 D . 明朝
西汉前期相权极重,所谓“道德出于君,制令传于相”。汉武帝在制度上克服此问题的措施是(  )
A . 设“中朝” B . 置枢密院 C . 置刺史 D . 设三司使
辜鸿铭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梳着辫子走进课堂,学生们觉得很怪异,都在发笑。辜平静地说:“你们笑我,无非是因为我的辫子。我的辫子是有形的,可以剪掉,然而诸位同学脑袋里的辫子就不是那么好剪呀!”闻听此言,学生一片默然。后来促成“同学脑袋里的辫子”逐步被“剪掉”的是(  )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文化运动       ④五四运动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之后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马克思恩格斯《宣言》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社会民主党人伯恩斯坦说,社会主义可以是工人理想主义努力争取的一个目标,一个权利意识的要求,一个文化要求,但绝不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性。正因为社会主义只是一个目标,运动要达到这一目标,关键是通过民主和政治改革的方法对资产阶级社会制度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即资本主义“长入”社会主义制度的过程。――――伯恩施坦《机会主义》

材料三:《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发展起来。――――人教版必修一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该文献出现的历史背景,指出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什么?指出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核心内容。

2)《宣言》的问世为什么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3)依据材料二,归纳文中思想的主要论点,评述材料思想的实质。

4)依据材料三,指出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

5)我们应该从马克思、恩格斯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国际卡尔奖是专门奖励为欧洲统一作出杰出贡献的人、机构或事物的。2002年的国际卡尔奖第一次颁发给一个“理念”——欧元。这主要是因为

A.欧元代表了欧洲一体化的思维,加强了欧洲人的共同意识

B.欧元已完全成为广泛流通的世界货币

C.欧洲在政治上已经成为一个国家

D.欧元不再是由政府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中法关系主要以传教“事业”为主线索。为了争夺远东控教权,法国天主教会和政府力求扩大天主教在华的传教势力,以收政治、外交、经济之利。拿破仑三世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并郑重地宣布:“打到中国去,为传教士讨还血债。”                                              ——《百度百科》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法国武力侵入越南南部,开始寻找从越南通往中国云南的通道。188312月,中法战争爆发……18856月在天津签订《中法新约》。其主要内容有:1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保护权,并在条约签字后六个月内,中法两国派员到中越边界“会同勘定界限”……3中越陆路交界开放贸易,中国边界内开辟两个通商口岸,一在保胜以上,一在谅山以北,允许法国商人在此居住并设领事。4降低中国云南、广西同越南边界的进出口税率。5以后中国如修筑铁路,“自向法国业此之人商办”……                                                  ——《百度百科》

材料三  1964127,中法建交,被世界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当日,北京和巴黎同时发表了建交公报,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商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公报只有两句话,44个字,堪称中国外交史上措词最简洁的外交公报。                       ——《密档之中法建交惊天下》

材料四   这位身高320的“铁夫人”(埃菲尔铁塔)自建造以来第一次身披红装,象征着中国文化中的幸福和喜庆,更标志着中法全面伙伴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中国新闻网20040125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现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法国总统萨科齐宣布,将在2008126

日在波兰会见达赖喇嘛。                      ——外交部网站(2008125

新京报讯  201365,中国宣布对欧葡萄酒发起“双反”调查后,法国政府发言人当天称,法国政府持反对态度……在此前的中欧光伏反倾销案中,据称法国对征税投赞成票。有分析据此认为,中国此次对葡萄酒启动“双反”调查反制意味明显。因为欧盟葡萄酒对华出口国家仅法国就占对华出口超五成。  ——《新京报》(201366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发动了侵华战争”是指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的真实意图是什么?(4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中法新约》的相关条款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3)联系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法建交的“外交核爆炸”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4)依据材料四,归纳当代中法关系的发展的主要趋势?2分)

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格拉认为:“政体、法律和道德都不是自然的,也不是神意的产物,而是人为约定的。”此材料观点

A.是反对封建神学理论       B.极力宣扬社会契约思想

C.有利于人性的自我觉醒     D.强调了道德修养的重要

.20世纪50年代末,东北某大学生被分配至山西支援建设。1962年,因政府实施压缩城镇人口的政策重又返回家乡务农。该青年的这一经历可以推断当时(  )

A.高等教育服务农村建设需要            B.计划经济决定个人前途命运

C.国民经济发展出现较大波动            D.“左”倾错误导致失业现象严重

按照“一国两制”的方针,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可以拥有比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更大的自治权,这主要是指( 

A、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B、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C、外国资本不动            D、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交礼仪,逐渐采用西方的握手、鞠躬以取代脆拜礼。称呼上采用“先生”“同志”代替“老爷”“大人”等称谓。这项改革是希望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

   A.法治的观念       B.博爱的观念     C.互助的观念       D.平等的观念

刘邦建立西汉后,将异姓王铲除,设置许多同姓王,并约定此后“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在这里,刘邦特别看重的是

A.古代的分封制度     B.血缘亲族关系

C.西周礼乐文明       D.文字契约的承诺

我国古代一部著作有《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部分,书末附有《活字印书法》,系统记录木活字印刷的新成就。后人盛赞此书:“文章尔雅,绘画亦皆工致。”此书作者是
A.王祯
B.沈括
C.毕昇
D.葛洪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