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玄奘(602—664),为寻求准确的佛经文本,西行“求法”,历经艰辛,十余年中,行程数万里,游历百余国。回国后,他译出佛经1 300多卷,精炼而准确。由他口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深明佛学,50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发愿东渡。他排除千难万险,历时12年,经6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东渡对日本的佛学、建筑、雕塑、医药、艺术乃至日常生活,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摘编自张申、张亚光《中西经济思想的首次“大分流”》
根据图片信息并结合相关史实,围绕中西经济思想的比较与发展,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结合一个或多个时期加以阐述,论述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22、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中写到:“(
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
A.恩格斯主张放弃暴力斗争的形式 B.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赞同
C.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资产阶级的政治民主化逐步完善
二战后的新科技革命导致了社会从业人员结构的变化。其中,从业人员比例不断下降的是
A.职业经理人员 B.国家公职人员
C.第二产业从业人员 D.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2007年,是香港回归十周年,《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论。高度评价了回归以来香港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香港回归后取得辉煌成就最主要得益于
A.香港政治经济基础好 B.香港人勤劳,有创新精神
C.一国两制的成功运用 D.香港交通条件优越
1978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在经济政策上,我认为要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企业、一部分工人农民,……生活先好起来。……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的波浪式的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够比较快的富裕起来。”为此,党中央决定( )
A.恢复高校招生 B.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C.扩大企业自主权 D.在广东、福建创办特区
杨宁一在《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中提出:“1895年甲午战争(中国)失败,民族危机迫在眉睫。朝野士大夫不得不放弃洋务制器兴国的迷梦,开始了更深层次的思考。”这次“思考”的“层次”变化是( )
A.从技术到器物 B.从制度到思想
c.从制度到文化 D.从器物到制度
20.行省制度是元朝在行政区划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一次重大创新,对以后地方政治制度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对元代行省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行省具有双重性,既是中央派出机构,又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 ②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 ③既有利于中央集权,又给地方部分权力,达到中央与地方的平衡 ④为明清所沿用,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④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有一段描述:“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 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这段描述反映清政府
A.开放广州为通商口岸 B.绝对禁止中外贸易 D.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