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我国民报之产生……此为同治十三年在上海出版之《汇报》……斯四者皆当时深悉外情者之所为,惜国人尚不知阅报为何事,未为社会所见重耳。迨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时适中日战后,国人敌忾之心颇盛,强学会之《中外纪闻》与《强学报》,先后刊行于京沪,执笔者皆魁儒硕士,声光炳然。我国人民发表政论,盖自此始。后此《时务报》与《时务日报》等接踵而起,一时报纸,兴也勃焉。
——戈公振《中国报学史》
材料二 日本东京,我国留学生最盛之地也,辛丑之交,言革命者始作《国民报》,发挥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学界视如瑰宝,争趋响之。继之者有《浙江潮》、《江苏》、《湖北学生界》等杂志,皆与《国民报》言论相上下……至于乙未之岁,东京革命党创办《民报》,树六大主义,而发挥民族革命、民权革命、民生革命之理,其思想之伟大,议论之精密,不第同志之士所推,即反对者亦为之倾服。自客观言,可号为中国文从来未有之杂志;自主观言,亦可谓革命党发表最高意思之机关。
——杨光辉等编《中国近代报刊发展概况》
时间 | 1860年 | 1880年 | 1905年 |
占比 | 90% | 70% | 29% |
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 )
① | 总督、都察院、盛京将军 |
② | 丞相、太常、博士 |
③ | 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 |
④ | 户部使司、通判、转运使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外交工作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十年代、七十年代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依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五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分)
(2)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有了重大突破,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要的调整,主要内容有哪些?(5分)
22.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马歇尔计划”,对战后世界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有关“马歇尔计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战后联邦德国经济复兴的重要因素
B.它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背景下,美国与苏联对抗的表现
C.美国借此吸引东欧各国,孤立和打击苏联
D.是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以上材料反映了( )
①竹简和丝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但使用不便
②“蔡侯纸”材料易得且便宜
③汉代纸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④造纸术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之一
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906 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纪念会的演说中,对朱元璋赞赏有加。同年,《民报》 第2 号卷首刊载朱元璋像,称之为“中国大民族革命伟人”。朱元璋被如此推崇是因为他( )
A.代表底层民众 B.反对君主专制 C.恢复汉人统治 D.勇于反抗暴政
汉代每年“秋冬岁尽,各县计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盗贼多少,上其集簿。”称为“上计”,“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功多尤为最者,于廷尉劳勉之,以劝其后。负多尤为殿者,于后曹别责,以纠怠慢也”。材料表明汉代建立“上计”制度的目的是
A.监察郡国 B.考核官吏与澄清吏治
C.开展社会救济 D.征收赋税
5、秦始皇为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切大权,开创的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是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三公九卿制 D.三省六部制
《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元朝时“所有契丹人,即契丹省的居民,都被迫离开旧都而迁居新都”。这里的“契丹省”指的应当是( )
A.岭北行省 B.辽阳行省 C.甘肃行省 D.云南行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