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恩格斯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过程,指出唯物辩证法使马克思作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大发现,而两大发现又使社会主义学说从空想变成了科学。文中指出:“这种历史情况也决定了社会主义创始人的观点。不成熟的理论是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

——《反杜林论》

材料二:在列宁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俄国曾经出现过许多共产主义小组。其中,一个名叫维拉·扎苏里奇的女共产主义者给马克思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她问道,马克思提出的与大工业、工人阶级紧密联系的社会主义,是否可以在俄罗斯实现?马克思回答说,应该首先在欧洲发达国家实现。

——《大国崛起·风云新途》

材料三:根据列宁的观点,社会主义革命不仅能够在具有阶级觉悟的无产阶级的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爆发,它也可以在一个不很发达国家开始,然后再影响其他国家,最终在全世界得以传播。

——(美)曼弗雷德·马伊《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四:中国革命在斗争方式与发展形式方面,有极可注意的特点,如“革命不可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而是“各省农民此起彼落的武装暴动。

——瞿秋白(1927年12月)

  1. (1) 材料一中“不成熟的理论”指什么?根据上述结论简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2. (2) 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列宁和马克思的主张的不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列宁革命主张的主要依据。
  3. (3) 根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俄两国分别选择了什么样的革命道路?简要说明两国存在这种差异的原因。
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    )

A . 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 . 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 C . 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 . 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
由苏美尔人创造的楔形文字从两河流域传播开来,各种不同血统、民族各异的人们只是对此略加改造,便拿来为其所用;而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中也出土了大量的印度形制的印章。材料反映了(    )
A . 西亚是人类文明唯一的发源地 B . 古代亚洲文明源自于两河流域 C . 不同文明之间存在着一定联系 D . 苏美尔文明具有一定的包容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王充(公元27年~约97年)东汉思想家.作《讥俗》、《节义》、《论衡》等。王充说:“天地,含气之自然也。”认为人和万物都是在天地运行中自然产生的,用气和气化说解释万物的生成变化,丰富了古代的朴素唯物论。他批判当时盛行的君权神授之说和谶纬符命的种种神异传说,提出“死人不为鬼,无知,不能害人”,从物质决定精神的哲学观念八手,否定鬼的存在,为后来范缜的神灭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论衡》中,他——对世俗迷信的各种说法作了批驳。王充强调实践对于知识技能的决定作用:“齐都世刺绣,恒女无不能……日见之.日为之,手狎也。”他还强调感觉经验的可贵,并提出要想得到正确的知识,还必须经过一个“揆端推娄”、“以心原物”的逻辑推理和思维判断过程。把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大大推进了一步。在批判“好褒古而毁夸,少所见而多所闻”的尊古卑今之论时,他表述了今胜于古的历史发展观点。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归纳王充的主要思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形成的社会背景。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王充对古代哲学的贡献。
当时(1580年前),一艘开往东方的葡萄牙商船的运货单显示:船上装载了热那亚的平绒,佛罗伦萨的绯布,伦敦的棉布,还有荷兰的亚麻布。(任学安《大国崛起·葡萄牙西班牙》) 材料能反映出当时(        )

A . 葡萄牙海外贸易发达 B . 意英荷等国手工业较为发达 C . 商业革命蓬勃开展 D .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我朝定鼎燕都,蒙部环卫北方,百数十年无烽燧之警……是故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若新疆不固,则蒙部不安,匪特陕、甘、山西各边时虞侵轶,防不胜防,即直北关山,亦将无晏眠之日。而况今之与昔,事势攸殊。俄人拓境日广,由西向东万余里,与我北境相连,仅中段有蒙部为之遮阂。徙薪宜远,曲突宜先,尤不可不豫为绸缪者也。

——左宗棠

材料二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署名今亮,谥文襄,湖南湘阴人,清朝大臣,著名湘军将领。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一生亲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1866年8月19日(农历七月初十),左宗棠在福建设立清政府规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厂。率军平定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中国历史事件

——百度百科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左宗棠力保新疆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左宗棠位列四大名臣的原因并加以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第8条 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12条 外国妇女与法国人结婚者,依从其夫的地位。

第148条 子未满二十五周岁、女未满二十一周岁,非经父母的同意不得结婚;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有父亲的同意即可。

第213条 夫应保护其妻,妻应顺从其夫。

第228条 妻仅于前婚解除后满十个月,始得再婚。

第537条 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545条 任何人不得被强制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

第547条 以下权利依添附权归属于原物所有人:土地产生的天然果实或人工果实;法定果实;家畜繁殖的小家畜。

——《拿破仑法典》

  1. (1) 结合材料内容,评价《拿破仑法典》。
  2. (2) 有人说《拿破仑法典》歧视妇 女,一无可取,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如何认识《拿破仑法典》的缺陷?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具有“仁、礼、孝”等品质,因为他相信拥有这些品质的人才能在社会上具有影响力。孔子认为,只有在道德高尚的人的英明领导下,中国才有恢复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希望。

材料二:在管理中汉武帝仍然依靠法家学派的关于政府原则的学说,但他又通过把儒家思想作为帝国官方的意识形态,确保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长期存在。 

材料三:宋朝新儒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是哲学家朱熹(1130—1200)。其最具影响力的作品是《朱子家训》,其中对婚礼、葬礼、敬奉祖先以及其他一些家庭礼仪都做了详尽规定。作为一个优秀的儒家学者,朱熹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个人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更大的社会里都应当发挥其正当的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勒格《新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思想反映了怎样的时代背景。据此说明儒家和法家对于建立“政治和社会秩序”的构想有何明显的不同。
  2. (2) 根据材料二,分析汉武帝时期政治对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发展怎样适应了这一要求。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认为人要发挥“正当的作用”,必须遵循什么原则。结合所学分析封建统治者将朱熹学说作为官方哲学的根本原因。
  4. (4) 从儒学不断发展并长期占据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地位来看,我们可以得到怎样的历史启示?
“(在希腊)流通中发展起来的交换价值过程,不但尊重自由和平等,而且自由和平等是它的产物;它是自由和平等的现实基础。”这实质上反映了在古希腊(  )
A . 商业上自由平等影响了政治理念 B . 政治平等是商业平等的前提 C . 商业贸易中存在不平等的现象 D . 海外殖民推动了平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864—1914年间,中国各种报刊、杂志中对“民主”的各种含义和使用数量如下:


人民统治

与君主制相反的制度

君主

1864年—1894年

12

323

10

1895年—1900年

149

640

7

1901年—1908年

391

1210

0

1909年—1914年

76

490

3

根据材料,任意提取两个阶段近代社会民主观念发展状况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语言简练,说明理由充分,符合史实。)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指的是哪一次会议

A . 中共“一大” B . 中共“二大” C . 中共“三大” D . 八七会议
“人肉搜索”在中国网络中曾是一个热门词。在汶川地震中,人肉搜索帮助许多人找到了亲人;但是也发生了某大学学生因被怀疑谩骂周恩来而遭人肉搜索,最后只好弃学的事件。这些情况表明(   )

①网络具有传递信息快捷的特点

②网络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③网络已成为替代法律和行政手段的社会伦理道德防护墙

④网络自由的滥用带来了一些弊端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关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 . 民族工业首先在内地产生 C . 重工业发展迅速 D . 传统手工业趋于稳固
针对这一事件,《英国画报》以《西方文明正在锤打束缚中国的锁链》为题予以报道,介绍了从汉口乘“江水”号轮船逃往上海的难民的情况,而《泰晤士报》明确报道:“这是广泛的反对腐败政府的起义……不是针对外国人的。相反,各方都尽力和外国修好。”据此推知,该历史事件(   )
A . 满足了农民均分土地的愿望 B .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 D . 导致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在世界音乐史上,有一部作品被誉为音乐文学上最伟大的杰作,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新年音乐会上的保留曲目;这部作品热情讴歌了欢乐,表达了欢乐战胜痛苦后获得的喜悦,凝聚了作曲家贝多芬毕生努力的心血。这部不朽的杰作是

A贝多芬的《第九(合唱)交响曲》

B贝多芬的《第五(命运)交响曲》

C舒伯特的《春之信念》

D柴可夫斯基的《睡美人》

26.美国人口普查局曾公布过人口普查的一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人选    B.参议员席位分配    C.众议员席位分配    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

清朝时期,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颠峰的标志是

A.废丞相,权归六部      B.设立内阁     C.设置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25.“新文化运动的狂飙猛烈冲击了以儒家为轴心的文化传统,因此从一开始便具有反传统主义的品格。”这指出了新文化运动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A.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使民主、科学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潮     D.为反对袁世凯复辟提供了有力武器

20世纪初,到中国访问的英国学者杜威在给女儿的信中写了这样一件事: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去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似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因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信中所指那场政治改革运动

A.始发地在上海

B.完成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

C.标志中国资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D.促进了中国人们的思想解放

宪法规定总统与国会间的外交权争议应由最高法院来裁决。但自美国成立以来,最高法院一直以这一争议属于“政治问题”,司法裁决不应介入为由,采取回避态度。在非做判决不可的几个涉及外交权的案例中,法院做出的判决对总统比较有利。这表明美国
A. 分权制衡导致行政效率低下
B. 1787年宪法得到理性实践
C. 联邦法院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 三权分立体制已经被打破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