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20世纪90年代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步骤是,开发开放(    )
A . 深圳 B . 浦东 C . 厦门 D . 海南
北宋从乾德元年(公元963年)开始,朝廷“命大理正奚屿知馆陶县、监察御史王祜知魏县、杨应梦知永济县、屯田员外郎于继徽知临济县”。北宋知县事的设立表明(    )
A . 县取代州成为基层行政单位 B . 地方行政区划的变迁 C . 君主权力的行使具有随意性 D .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
如图是1950—1992年中国15—64岁人口人均受教育年数示意图。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A . 教育投入力度日益增加 B . 人民文化水平不断提高 C . 九年义务教育逐渐普及 D . 国民教育体系逐步形成
汉唐两朝统治者特别注意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设立相关的中间机构,但是如刺史、州牧、道等监察区,最后都发展成州政府之上的一级地方行政机构,并导致了地方的分裂。北宋统治者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做法是(   )
A . 设通判 B . 设转运使 C . 设二府三司 D . 重用文官

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占据道路建造房屋或摆摊设点称作“侵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

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八作使段仁诲修天驯监,“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诲决杖”……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徼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摘编自李永《繁华背后:“违建”侵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材料三:对于里坊制崩溃的进程及时间,中外史学界曾从经济史或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过探讨,产生了北宋初年、末年、仁宗庆历、景祐年间诸说。……这些观点,由于缺乏对里坊制整个崩溃过程的系统揭示及考证,往往流于简单化,易导致片面性。并且,上述诸说多忽视“侵街”在里坊崩溃过程中的作用及崩溃的表现。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与宋东京为例》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唐代襄阳城“里坊”命名的主要因素及如此命名的目的。

  2. (2)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宋代都城出现新现象的主要原因。归纳材料二中北宋政府的应对措施。

  3. (3) 据材料三,指出史学界研究里坊制的共识及不足之处。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里坊”制度的研究价值。

王安石说:“保甲立,则亦所以使民不散;不散,则奸宄固宜少。”这表明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主要是为了(  )
A . 抵御辽和西夏的进攻 B . 平息农民的反抗斗争 C . 减少政府开支 D . 巩固自己的权势地位 
马丁路德号召把教会的土地收归国有,不向罗马输送钱财,由德意志人自己委任教士,世俗的事情不应由罗马判决,而由世俗当局处理,这反映了他(   )
A . 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B . 宣传“因信称义” C . 主张建立廉俭教会 D . 宣扬“先定论”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即20世纪开头十年为例:1900年到1902年,思想界主流是改良派的民权思想,1903年王1906年,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天下,1907年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又风行一时。十年当中,议题三换,……西方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到一起,由各个不同的阶层、派别、人物反映出来。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二 促成袁世凯称帝的动因,第一,是梁士诒等因五路借款回扣贪污案及其手下吞款肥己隶,怕被人揭发,就想以拥戴他称帝,建立珠功来赎罪;第二,袁克定总想做嗣君,于是竭力从旁进言:第三,杨度等想藉此以满足他们个人名利双收的欲望;第四,袁世凯认为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

——袁世凯第七子《袁克齐回忆录》

请回答:

  1. (1) 简述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发展的主要问题。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袁世凯敢于称帝复辟的主要因素。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袁世凯称帝的历史背景。

某学习小组以“中国印刷术的发展历程”为主题开展探究活动,收集到了历史资料唐代《金刚经》卷子,该资料卷末有“咸通(唐懿宗年号)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玠敬造”的字样。四位同学各抒已见,你认为其中最恰当的说法是(    )

A . 资料卷末的纪年说明唐朝就已有了活字印刷术 B . 印刷术是宋代毕升发明的,此件可能是伪造的 C . 这一资料证明唐代已开始印刷术的研究与应用 D . 佛教的传入是印刷术产生的根本原因
《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   )

A . 精耕细作技术成熟 B . 井田制趋于瓦解 C . 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 . 土地兼并严重
从隋朝到清末,把读书、考试和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管理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的制度是(    )
A . 世袭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1949年,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指出:这次“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   )
A .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B . 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施政纲领 C . 以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略 D . 强调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唐代,边将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这些现象可以佐证唐代

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B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

C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D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

2007年底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一位同学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查阅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1929年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采用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1929年上半年,纽约股市通过不断哄抬,持续上扬,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同时,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却增长有限,甚至出现下滑,这就严重限制了市场需要总量的增幅,虽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依旧保持着市场的“繁荣”,但工业生产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却日益积累,并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遍及全球的“大危机”。在总崩溃中的大潮流中,各国纷纷制定法律,限制出口,加剧了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同时,这场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种种重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最棘手的是大规模失业的问题,这一问题已达到了悲剧的程度。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就职演说辞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家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111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危机爆发和加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方面措施。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

.在中国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

1985年, 国务院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其中进口税率平均水平比1951年下降了10%,包括发展新技术需进口的新材料、新技术产品、信息传输设备和与
改善人民生活相关的餐料,物品、食品等税目。此次关税改革
A.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推动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展开
C.为加人世界贸易组织做积极准备 D.透应了改革开放战略推进的需要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