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坊,或称里、坊,是我国古代城市的基层居住单位;占据道路建造房屋或摆摊设点称作“侵街”。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唐代襄阳城内外里坊示意图”。
材料二: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八作使段仁诲修天驯监,“侵景阳门街,上怒,令毁之,仁诲决杖”……仁宗天圣二年,拆除“京师民居侵占街衢者,令开封府榜示,限一岁,依元立表木(界限)毁拆”。……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徼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无疑默认了侵街行为的合法性。
——摘编自李永《繁华背后:“违建”侵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
材料三:对于里坊制崩溃的进程及时间,中外史学界曾从经济史或城市发展的角度进行过探讨,产生了北宋初年、末年、仁宗庆历、景祐年间诸说。……这些观点,由于缺乏对里坊制整个崩溃过程的系统揭示及考证,往往流于简单化,易导致片面性。并且,上述诸说多忽视“侵街”在里坊崩溃过程中的作用及崩溃的表现。
——李合群《论中国古代里坊制的崩溃——以唐长安与宋东京为例》
材料一 以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上最光辉的十年即20世纪开头十年为例:1900年到1902年,思想界主流是改良派的民权思想,1903年王1906年,是革命派民主思想的天下,1907年以后,无政府主义思想又风行一时。十年当中,议题三换,……西方几百年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思想,像压缩饼干一样被挤压到一起,由各个不同的阶层、派别、人物反映出来。
——熊月之《中国近代民主思想史》
材料二 促成袁世凯称帝的动因,第一,是梁士诒等因五路借款回扣贪污案及其手下吞款肥己隶,怕被人揭发,就想以拥戴他称帝,建立珠功来赎罪;第二,袁克定总想做嗣君,于是竭力从旁进言:第三,杨度等想藉此以满足他们个人名利双收的欲望;第四,袁世凯认为民国就得有议会,而议员等又事事掣肘,实在不胜其苦。
——袁世凯第七子《袁克齐回忆录》
请回答:
唐代,边将中胡人后裔者比比皆是,李光弼、仆固怀恩、哥舒翰都是胡人;越南人姜公辅可任宰相,日本人晁衡可服务朝廷,高丽人高仙芝可为将。这些现象可以佐证唐代
A.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B.中央集权潜伏着危机
C.官僚政治日益完善 D.社会发展具有开放性
2007年底开始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迄今为止世界经济尚未完全恢复。一位同学为了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度探究,查阅了以下资料:
材料一 1929年之前,各资本主义国家基本采用亚当・斯密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这种理论认为“管的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
1929年上半年,纽约股市通过不断哄抬,持续上扬,呈现一片“繁荣”景象。与此同时,工人和农民的收入却增长有限,甚至出现下滑,这就严重限制了市场需要总量的增幅,虽然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依旧保持着市场的“繁荣”,但工业生产中供给与需求的矛盾却日益积累,并最终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遍及全球的“大危机”。在总崩溃中的大潮流中,各国纷纷制定法律,限制出口,加剧了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破坏程度。同时,这场危机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种种重大的社会问题。其中,最严重、最棘手的是大规模失业的问题,这一问题已达到了悲剧的程度。
——摘自王斯德、钱洪主编的《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就职演说辞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经济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家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使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0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经济危机爆发和加剧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为应对危机采取了哪些方面措施。这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
.在中国某一时期的文件中有如下表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这一文件最有可能发表于
A.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 B.抗日战争时期
C.重庆谈判期间 D.北平和谈期间
明末冯元飙说:“(阁臣)夫中外之责,孰大于票拟,有汉唐宰相之名,而更代天言……柄用专者莫如今日。”反映出明末内阁 ( )
A.控制了国家决策大权 B.上升为法定的行政中枢
C.权力和地位日益提高 D.阁臣专权超过汉唐宰相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标志着中国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瓦窑堡会议
五四运动中,北京爱国学生喊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的口号,引发这一事件的导火线是 ( )
A.袁世凯接受“二十一条” B.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C.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 D.北平学生抗议美军暴行
.“吏多苛政,政教烦碎,大率咎在部刺史,或不循守条职,举错各以其意,多与郡县事,至开私门,听谗佞,以求吏民过失……”这一材料反映了西汉中期以后刺史
A.刚刚开始设立 B.仅仅负责监察地方
C.逐渐干预地方行政 D.逐渐失去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