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天道有阴阳,人间有德刑。天以阳气为主,以生养为德;人亦应以德政为主,以生成为意……古之王者……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太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义),节民以礼,故其刑罚甚轻而禁不犯者,教化行而习俗美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汉初是“黄老”“申韩”之学并行的……原来一个人治天下,无论怎样凭恃武力,总不能全不讲教化。而讲教化,只有儒家之学最长。而且汉武帝,是个喜欢铺张场面的人,而巡守封禅……典礼,也只有儒家知道。

——吕思勉《中国通史》

  1. (1) 据材料一,董仲舒认为统治者施政的重点、手段和内容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董仲舒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何特色?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新儒学被统治者采用的理由。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和“重农抑商”政策所起的相似作用在于(    )

①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②延缓了自然经济的瓦解过程

③延续了汉唐以来对外交往的局面

④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有学者要评论近代欧洲某文学风格时说,它“创造的艺术世界不是模拟现实的‘镜件世界’,而是一个想象的、超现实的、主观化了的世界。”下列作品属于此文学风格的是(   )

A . 《人间喜剧》                B . 《战争与和平》 C . 《巴黎圣母院》              D . 《百年孤独》
战国时期,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据此可知,战国时期(    )
A . 各国发展的不平衡性 B . 改革变法的必然性 C . 小农经济具有先进性 D . 宗法分封的落后性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觐见周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个政治制度的反映(    )
A . 宗法制 B . 分封制 C . 郡县制 D . 王位世袭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英国批评家斯图尔特·霍尔曾经在四个层面上对“现代性”的内涵进行了界定:

政治层面——世俗政体与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

经济层面——市场经济以及私有制基础上的资本积累;

社会层面——劳动与性别分工体系的形成;

文化层面——宗教的衰落以及世俗物质文化的兴起,尤其是个人主义与工具理性的文化取向。

——摘编自(英)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现代性”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严密。)

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
A .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 . 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 . 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 . 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先秦时期的民谣《击壤歌》唱到:“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该歌谣(   )
A . 表明了农业与手工业的协同发展 B . 是劳动人民自食其力的生活写照 C . 反映了精耕细作农业的逐渐成熟 D . 是先民反抗君主专制思想的体现
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
A . 时期 B . 解放战争时期 C . 抗日战争时期 D . 改革开放以后

在逄先知、金冲及主编的《传(19491976)》中写道:“一九六二年十月,苏联在加勒比海危机中和美国一度剑拔弩张,搞得十分紧张。”这里的“加勒比海危机”具体指的是 

A.美苏对中美洲的争夺     B.拉美独立浪潮高涨

C.古巴导弹危机         D.美国对古巴的武装封锁

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

A.处于相似的国内外经济环境                      B.面临着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问题

C.巩固了农村的集体所有制经济                   D.促进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2019·江西赣州一模)告诉他的战士们:我们闹革命,光是跑来跑去是不行的,一定要有一个家,不然就很困难,有了这个家,就可以同敌人进行革命斗争。……我们以家为依托,不断向外发展,把我们四周的敌人一点点地吃掉、赶走,我们的日子慢慢地就好过了。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共(  )

A.团结一切力量革命的必要性

B.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必要性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

D.立足于城市发动工人的必要性

中国民族工业遭到空前的洗劫和破坏是在

 A.鸦片战争期间       B.甲午战争期间

 C.八国联军侵华期间   D.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期间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因为  

A.发展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B.增加了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和节制资本的内容

C.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基本一致           

D.是在中国和共产国际指导下形成的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人、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

②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③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不断加强,中枢权力体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决策机构,废除了秦以来的三公九卿

B.唐朝由中书省起草诏令,直接传递给尚书省具体执行

C.宋朝时设枢密院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D.明太祖时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决策

7.西周初年,周公旦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鲁国(  
     A
.国力最为强大                B.地位最为显赫

C.是周绝对大宗                D.破坏礼乐制度

之所以说严复的思想在当时远远超过了大多数改良思想家的认识,主要是因为他

  A.极力主张学习西方  

  B.把西方近代政治文化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C.对“中体西用”思想作了全面阐述  

  D.主张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

19世纪70年代在中国出现的近代新式交通工具不包括(  

A.轮船          B.自行车           C.汽车           D.火车

如图是1954年创作的我国国有企业生产宣传画。该作品反映出

A.“一五”计划推动重工业发展
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C.工人踊跃投入“大跃进”运动
D.社会主义改造解放生产力为了社会主义,献出我们最大的力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