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周礼中有以系家庭伦常的婚礼,以示成人之道的冠礼,敬天事神、祈福保民的祭礼,慎终追远、显扬孝道的丧礼,彰明君臣大义的朝礼,敦睦诸侯邦交的聘礼,等等。这些周礼共同维系的主要是(   )
A . 周王室安全 B . 宗族分封下的社会秩序 C . 王位世袭制 D . 嫡长子继承父亲的权力
1971年决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是( )

A . 拥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 B . 联合国大会 C . 安理会 D . 联合国秘书长
  1942年春,陕甘宁边区蒙古文化促进会编印《延安各界纪念成吉思汗专刊》,分赠延安蒙古同胞和各个机关。毛泽东、朱德分别为专刊题写了“团结抗战”“中华民族英雄”的题词。5月5日举行祭礼,百余蒙古同胞及各机关学校的代表均默立堂前致祭。边区政府的上述活动(   )
A . 重在弘扬民族团结抗战的立场 B . 促使国民党承认中共的合法性 C . 粉碎了列强 “以华制华 ”的阴谋 D . 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主政权
下列有关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由我国政府首先提出 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时提出

③解决了与苏联等国的建交问题 ④成为解决国语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②③ D . ①④
材料:63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

“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

“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十二五”(2011-2015):包容性增长 幸福、转型

问题:

  1. (1) “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2. (2) “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3. (3) “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来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所谓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政府”存在哪些弊端?
  2. (2) 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的?
唐代的印刷品主要为儒、佛、道德经典。宋代印刷的文献,则无所不包:史地、方术、诗文、戏曲、医学、方剂……造成这一变化的关键因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文化教育的兴盛 C . 重文轻武的政策 D . 印刷成本的降低
古今中外形成了不同的政治体制。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有单独上奏言事,监督和弹劾百官的权力。六科被称为“风宪之司”,可以风闻奏事,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明代的东厂、西厂、锦衣卫等都是君主直接委派的特别亲信,他们用公开或秘密的方式进行特别监察,往往用于治理大狱、检举吏民奸罪,伺察密告。——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合众国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经众议院和参议院通过的法案,在正式成为法律之前,须呈递合众国总统,由总统审批。倘若……该议院的议员以三分之二仍然通过法案,该法案成为法律。

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总统有权缔结和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同意,并须出席的参议员中三分之二的人赞成,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同意后,任命大使、最高法院的法官。

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 (2) 依据材料二,指出明朝行政监督制度的基本内容。明朝监督制度加强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该宪法文件的名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制定的历史背景。

明成祖设内阁,作为其侍从顾问;康熙皇帝设南书房,挑选翰林院学士任职。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A . 明成祖和康熙帝处于危机境地  B . 明清重视翰林院学士 C . 翰林院学士享有特权 D . 二者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产物
清朝梁廷枏《粤海关志》记载:“凡外洋夷船到粤海关进口货物应纳税银,督令受货洋行商人于夷船回帆时输纳,至外洋夷船出口货物应纳税银,洋行保商为夷商代置货物时随货扣清,先行完纳。”这主要反映出(   )
A . 清政府禁止对外贸易 B . 十三行专门经营对外贸易 C . 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D . 清政府严格管理对外贸易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牛顿革命”之所以能给启蒙思想家们带来启发是因为(   )
A . “理性”在认识自然和认识社会中有共通之处 B . 牛顿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近代科学 C . 牛顿在当时有极大的影响力 D . “牛顿革命”开始冲击中世纪神学基础
某同学自制了“近代西方的文学与艺术”的学习卡片。该卡片中正确的条目是(   )

A . B . C . D .
在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中,如果说莱特兄弟征服了距离,那么征服黑暗的发明家是(   )
A . 贝尔 B . 瓦特 C . 爱迪生 D . 马可尼

有学者评论说:贞观年间,在三省六部制中,政权中心是政府而不是皇帝个人,皇帝实际上成为政府的最高负责人。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专制皇权得到空前的加强      B.政府拥有了最终的决策权

C.皇权受到政府的制约          D.政府独立于皇权之外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贵族是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因权力、财产高于其他阶级而形成的上层阶级,经过演变,贵族制度在一些国家延续下来,形成了稳定的贵族阶级。与平民阶级相比,贵族阶级享有更多的特权,拥有更大的政治权利。

1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奴隶主贵族的不同态度,结合改革所处的时代特征和代表的阶级利益分析其成因。(8)

2)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使贵族阶层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试指出变化的相似之处。(2)

材料二   中外古代的重大改革都是以经济改革为主要内容,这些改革措施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3)请概括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 (6)并简要分析这些改革把土地改革作为主要内容的原因。(2)

4)比较以上中国古代改革和西方古代改革在经济政策上的差异,分析对奴隶制经济所造成的不同影响。(6分)

.苏格拉底反对雅典轮番而治的直接民主制度,而主张让那个知道的人去统治。下列著作进一步阐发了这一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十日谈》     C.《伦理学》       D.《路易十四时代》

汉书》记载:“(战国时楚国将军庄桥)会秦击夺楚巴、黔中郡,道塞不通,因乃以其众王滇……秦时尝破,略通五尺道,诸此国颇置吏焉。”下列对这段史料的解读,错误的是

  A.“西南夷”为今云贵高原和川西及甘南地区

B.秦朝开辟“五尺道”加强与“西南夷”的联系

C.秦在“西南夷”任命官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D.“五尺道”的开辟是岭南地区归属中央王朝管辖的开端

某学校开展课外活动,主题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争。如果你选取了《宋太祖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不同点》为突破口,下列选项中你最有可能选择的正确答案是                                 (  )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    B.直面中央对地方的威胁问题

C.设立管理地方财政的官员  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官员的监督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C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题文】26.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但其言论与行为往往令一些人难以理解。观察思考胡适下列言行,你认为其出现的原因是

A.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C.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D.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