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材料:63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二五”规划,富民强国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二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
“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 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 改革潮涌“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 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 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十二五”(2011-2015):包容性增长 幸福、转型问题:
(1)
“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
(2)
“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对外开放取得了哪些新进展?
(3)
“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答案: 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实行国有企业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新进展: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