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小前提:雅典民主制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结论: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    )

A .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 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 . 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 . 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的日记:
①生产队在我家门口的树下召开社员会……经过表决,全队到会的人都同意大包干
②当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木牌子立在田间地头时,一些人禁不住热泪满面
③“都到了啥年代了,你老还不会用手机,哪怎么行?”
④秋菊偷偷地跟上一些妇女去掐喂牲口的苜蓿……后来掐不到,只好掐一些小麦叶子回来用麸子拼成菜疙瘩
按相关记录的事件先后排序应该是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③④ C . ②④①③ D . ④①②③
时至今日,美国政府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在全国范围内行使国防、战争、外交、货币、外贸等国家权力;同时,各州政府对本州的政治、经济、财政、文化教育等享有一定的自主权。这种现象典型地体现了美国政治体制中的(   )

A . 邦联制原则 B . 分权制衡原则 C . 联邦制原则 D . 民主选举原则
在历史小论文《我眼中的》中,某同学写道:“我心目中的是一个外交家。他活跃于国际舞台,在他努力下,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中英建交并顺利解决香港问题。”对于这段文字,下列评语中比较恰当的一条是(    )
A . 史论结合,论证严密 B . 结论和史实都有误 C . 结论正确,史实有误 D . 结论有误,史实正确
“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这表明欧洲共同体建立的目的是(  )
A . 谋求安全和发展 B . 遏制共产主义 C . 同美苏国家对抗 D . 意欲独霸欧洲
1934年《申报》载:“现代中国的摩登姑娘、太太们,哪一个不是成了洋货商店的好主顾,从头发丝尖儿起,至高跟皮鞋底的最末一英寸止,差不多除了她们同有的中华血统的皮肉之外,全都装饰着舶来的服饰用品。”该材料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 服饰的西化 B . 洋货倾销中国 C . 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 . 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响,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据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二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仍然关注重工业的发展,试图以本国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依托,并且还要时刻应对可能爆发的希特勒对共产主义的战争。斯大林所追求的不仅是单纯的改变私人所有制形式,而是要彻底破除西方市场机制唯利是图的本质。因此,他不依靠价格竞争,而是使用正式的、集中的资源分配来安置设备和物质。

——据迈克·亚达斯等《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后英国经济领域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相比苏联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并分析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的影响。
“如果说,民主革命没有自己的一定任务,没有自己的一定时间,而可以把只能在另一个时间去完成的另一任务,例如社会主义的任务,合并在民主主义任务上面去完成,这个叫做‘毕其功于一役’,那就是空想,而为真正的革命者所不取的。”该论断出自(  )
A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 . 《井冈山的斗争》 C . 《新民主主义论》 D . 《论十大关系》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 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 . 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 C . 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D . 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市场,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明朝时期,朝廷除对赴各地巡按回京的监察御史进行考核外,还要求地方按察使司按时据实上报御史巡按地方时有无铺张浪费以劳州县等情况。这些规定旨在(    )
A . 保证监察规范有效 B . 限制监察御史权力 C . 协调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D . 拓宽对地方的监察渠道

材料一  宋朝至迟在北宋仁宗之后,民间善讼之风即初露端倪。民间好讼之风的兴起,使得一种专门教人打官司的学问与职业应运而生,这就是讼学讼师。在宋代统治者中,虽不乏明法之君,但其目的在于用法律的威慑力量来钳制百姓的思想和行为,并非是让百姓知法用法。于是,讼师始终处于地下活动,始终是官府打压的对象。他们游离于官方的体制之外,同时也不见容于士大夫阶层。种种迹象表明,宋代也许给当时的讼师提供了一个转变为受官府和民间都认可的身份转型即由讼师变为具有正当性、合法性的律师的机会。但是,这一转型终究未能完成。

材料二  13世纪以前的英国,开始有了法律专家,他们有偿为诉讼当事人在王室法院和其他地方提供服务。亨利二世时期(1154—1189)英国的法律制度开始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及其延续以及亨利的后继者们的更为深入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有利于英国专业律师的出现及其人数增加的环境。到13世纪末,一个专业的教会律师群体产生了。在一味打压或者放任自流之间,英王政府最终选择了一条中间路线:将律师纳入到法制的轨道,对其在职业道德方面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对其人数予以限制,对其不当行为加以规范,等等。正是这种中间路线的选择,使得英国早期的律师得以存活下来。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郭义贵《讼师与律师——基于1213世纪的中英两国之间的一种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讼师未能完成向律师转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213世纪英国律师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作用。

20世纪初印度国大党激进派的主张不包括   

A.进行一切形式的斗争                          B.推翻殖民统治       

C.实现民族自治                                D.实现民族独立

列宁称《凡尔赛和约》是“刽子手的和约,屠夫的和约……是骇人听闻的掠夺性的和约”。

下列关于这一条约的内容,最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

A.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不得设防        B.严格限制德国军备

C.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共管             D.以“委任统治”的方式瓜分德国海外殖民地

仔细观察下边的漫画(图中的IraqAfghanistanBalkan分别指伊拉克、阿富汗、巴尔干),在冷战结束后屡屡发生漫画中的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竞争愈演愈烈                             B.南北差距日益拉大

       C.恐怖主义威胁世界                             D.美国试图独霸世界

 “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对“文艺复兴”理解正确的是 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全方位复兴  人文主义就是否定宗教信仰  创建适应社会发展的价值观念  继承发展了古代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

A③④            B①②         C1            D②③

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其中明显错误的一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14年,无锡商人荣宗敬兴奋地点燃了爆竹,庆祝自己在上海的第三家面粉厂成立。三年后,他已拥有10个工厂,一昼夜可出面粉4.2万袋,这位面粉大王还同时进军纺织业,在衣、食两大民生产业中攻城略地。对今天的企业来说,可从中得到的启示是

A.壮大企业规模,实行实业救国            B.优化投资环境,支持资本扩张

C.善于抓住机遇,提高企业效益            D.利用政府支持,生产民生产品

23、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这表明孟德斯鸠对自由的看法是

A.自由是人的一种心境体验               B.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的约定

C.自由的条件是安全有保障               D.自由是法律许可范围的自由

苏格拉底在描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曾指出:“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吹笛子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话其危害要比在管理国家方面发生错误要轻得多。”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真正掌握真理的人都成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牺牲品
B. 雅典民主仅局限于男性公民的民主
C. 雅典民主窒息了一部分成员的自身发展能力
D. 用豆子抓阄的办法成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石
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据此可知分封制中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
A. 有利于不同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B.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
C.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D.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