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唐律规定:“诸市司评物价不平者,计所贵贱,坐赃论;入己者,以盗论。”“诸造器用之物及绢布之属,有行滥、短狭而卖者,各杖六十。”唐律对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结伙行骗等行为,规定最低要杖八十。这说明(    )
A . 唐政府重农抑商,遏制了商品经济发展 B . 唐代对市场的严格管理维护了市场秩序 C . 唐代坊市制度不断完善,商品经济发展 D . 唐代对市场管理遵循了商品的价值规律
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剩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经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 . 经济衰退 B . 起义频繁 C . 兵力不足 D . 机构臃肿
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   )

①《春秋繁露》  ②《四书章句集注》  ③《儒林外史》  ④《孔子改制考》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中央诸要人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然余个人实不敢苟同,因此立下决心愿全力以求不流血的和平与迅速之解决”。据此判断,该材料应出自(   )

A . 张学良《东北易帜回忆录》 B . 张学良《西安事变回忆录》 C . 蒋介石《1936年日记》 D . 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
有学者认为,19世纪六七十年代至民国初年,中国有些地区的乡村手工业在艰难中发展起来。在江浙与河北的部分地区,很多农村织户依据棉花、土布的比价,计算实际报酬后,或出售棉花、减少织布,或采用机纱、改进生产工具。这表明(   )
A . 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B . 采用机器生产成为共识 C . 农民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D . 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中华民族有着丰富的人文关怀、社会治理以及国家治理的理念和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

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守令》

“寓封建之意于郡县,而天下治矣”

——顾炎武《郡县论一》

材料三:“八二宪法”正式确认了基层民主的重要组织形式,规定了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由居民选举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的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八二宪法”的上述规定,确认了基层民主选举和民主管理的宪法原则,表明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宪法地位得以确认。

——师泽生杨博《“八二宪法”与中国政治发展》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治国理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的角度简述孔子的思想对后世中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主张,并结合所学进行简要评价。
  3. (3) 阅读材料三并结合所学,选择其中一个观点进行阐述。选择阐述①:指出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并分析“基层民主制度的宪法地位得以确认”的影响。选择阐述②:简述民主与法制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价值和意义。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这首歌1932年在美国首演后广泛流传。这首歌主要反映了(   )
A . 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B . 工业革命推进美国的铁路建设 C . 大萧条对民众的打击 D . 民众对罗斯福新政的极度失望
著名世界史专家钱乘旦先生对世界强国的定义是:资本主义发展以来领先世界并对世界有重大影响的国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资本主义发展和大国兴衰的问题,在国际学术界都不是新问题,当然也不是很老的问题。大国兴衰问题从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就开始讨论,在国际学术界受到重视。我把大国的兴衰问题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联系起来,这个提法是新的。大国兴衰问题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紧密联系的,在某一个阶段上,最能体现这个阶段特点的国家就是这个阶段所谓的大国。

范例:重商主义时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伊比利亚半岛在抵抗阿拉伯世界的统治过程中逐渐统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和独裁专制),利用统一后的专制力量践行重商主义(新的经济模式),在重商主义初期引领世界潮流成为世界强国;荷兰也经历在抵御外族侵略的统一过程,然后才践行重商主义并逐步完善了重商主义使之成熟,甚至现在很多商业传统和模式都是荷兰的产物如证券市场等等。

公式:世界强国=强有力的统一的中央集权(专制)+重商主义

——钱乘旦:《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大国”兴替》

请选取资本主义发展其他某一阶段并根据范例来解读大国的兴起。(要求:观点明确,史料运用合理,逻辑清晰)

明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在苏州出现了机工寻求雇佣机会的固定劳动力市场,机工和机户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劳动力买卖关系。这说明当时的私营手工业(   )
A . 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 . 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 C . 出现新的生产关系 D . 处于工场手工业阶段
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作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关系形容正确的是(   )
A . 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 . 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 . 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 . 相互交融共生共长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人类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假使德国明天从地面上被消灭掉,那么,后天在世界就找不到一个不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1918年,随着美国士兵和华人劳工远赴欧洲,流感病毒也在美洲、欧洲、亚洲迅速扩散。各参战国政府和官员为了安抚民心士气,都实行严格的新闻管制,不允许把流感渲染成“瘟疫”。英法美所有城市的卫生部门都表示,这不是大问题。实际上仅仅只在美国费城一地,6周内就死了12,000人,医院陷入瘫痪,医护人员严重不足。1918年11月,德国在战争和流感的双重压力下宣布投降。到1920年春季,肆虐了两年的“大流感”才逐渐消失。据统计,这次大流感,直接感染了全球1/3的人口(当时总人口17亿),造成至少约2000万人死亡。大流感后的100年内,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的发明用于治疗流感引起的肺炎,各国的卫生公共政策都开始了变革和重组,建立起更先进的疾病监视体系,提倡全民卫生保健和廉价医疗,确保大规模传染病被掐灭在萌芽状态。

——摘编自约翰·M·巴里《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材料三:美国的国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100亿美元,其中英国向美国借了大约40亿,法国向美国借了30亿,全世界共有20多个国家欠了美国的债务。美国的黄金储备大为增加,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21年的25亿,到1930年再增加到45亿,世界黄金储备量的40%已在美国手里。

——摘编自尤瑟夫·凯西斯《资本之都——国际金融中心变迁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矛盾的焦点及两大军事集团的名称。用一句话概括一战爆发的根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大流感疫情恶化的原因,并分析其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对美国和欧洲经济的影响。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员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这反映雅典民主制的特点是(  )

A . 人民主权 B . 轮番而治 C . 君主专制 D . 代议制
二月革命后,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的文献是(    )

A . 《四月提纲》 B . 《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 C . 《和平法令》 D . 《土地法令》
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动力技术革新催生了交通工具的革命。动力技术革新是指(    )
A . 水力纺纱机的发明 B . 蒸汽机的发明 C . 内燃机的发明 D . 电动机的发明
下面是七年级某班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提纲。他们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1、文成公主入藏

2、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

A . 唐朝的民族关系 B . 唐朝的对外交往 C . 唐朝的经济发展 D . 唐朝的政治制度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地方上的行政和司法机关是合一的,对其审判权限的规定并不严

  格.,到唐代,明确规定县只能决断杖以下的刑罚,州只能决断徒以下的刑罚,中央司法部门

  只能决断流刑以下的刑罚,宰相有决断流刑的权力,但必须复奏。死刑决定权则一律控制在

  皇帝手中。自宋代起,审和判分离,县和州对重罪犯只有初审权和拟判权,而无判决审定

  权,终审判决统归中央,经中央批准,州县方能执行判决.

    中国封建社会在司法工作上表现为重刑轻民.一般民事纠纷被称为“户婚细事”,往往

  只由族长和乡、里进行调处解决。但唐代州县的户曹的职任中,便包括有处理民事诉讼的内

  容,这是将刑事和民事案件分别管辖处理的最初步骤。至南宋时期,对民事案件的审判便单

  独成为一个体系,即州县负责审判,而最终的裁决权归属于户部,在户部左曹分置三案以分

  工管理。这种民事案件审判体系的建立,在中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等

  (l)根据材料,概括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表现。(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司法行政制度发展的原因及影响。(8分)

宋代理学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由此导致的最主要的社会行为现象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17. 以下词组分别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中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按其所反映历史事件的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A.遵义定决策 ---五四起风雷----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

B.五四起风雷----遵义定决策----卢沟燃烽火-----辽沈开决战

C.五四起风雷----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辽沈开决战

D.辽沈开决战----卢沟燃烽火----遵义定决策-----五四起风雷

公元前340年秦国商人李三可能遇到的经历是(  )

A.做生意时买卖公平,获得政府奖励白银十两

B.从齐国贩卖纺织品到秦,在秦国被课以重税

C.在市场上出售纺织品没有明码标价而被重罚

D.生意亏本致家境贫寒,家人被政府罚为奴婢

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在古代手工业中占有优势,它的主要特点是               (    )
①由政府直接经营,进行大作坊生产②技术和生产工艺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③占据技术人才和原料优势,生产不计成本

④主要是为市场提供精美商品和为对外贸易交流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