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18—19世纪,一些欧洲的社会学家以西方工业社会为对象,研究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展规律。
二战后,现代化研究在美国兴起并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该理论认为现代化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内部,内部的障碍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不顺利的根本原因;现代化实际上是西方化或者美国化的过程,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这一理论得到美国政府的重视。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很多学者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探讨不同国家走向现代化的模式。20世纪80年代,现代化理论从美国引进中国,不少学者开始将现代化概念和分析框架运用到社会科学研究中。
——据《传统与变迁——国外现代化及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等
概述18—19世纪西欧经济、政治发展的主要状况。
材料一:公元前6世纪,梭伦对国家政权机构进行了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作为常设机构),每部落抽签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
——《雅典民主政治初探》
材料二:罗马法规定,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则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人权宣言》基本原则。
阿富汗中都兴都库什山区的巴米扬山谷,拥有众多佛教洞窟和防御建筑的古遗址群,约建于公元4至尊世纪。其中的佛教洞窟有大量壁画和佛像。最大的两尊立佛,东大佛高37米,西大佛高55米。本世纪初,阿富汗学生运动组织塔利班的领导人以反对偶像为名,决定销毁这两尊佛像。消息付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许多国家的有识之士,纷纷呼吁停止这种非理性行为。但塔利班领导人还是于2001年3月12日,下令用大炮轰毁了这两尊大佛。
回答问题: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辜鸿铭(1857—1928),祖籍福建省惠安县,生于马来西亚一个华侨家庭。1867年被送往英国、德国学习科学、哲学、文学等,成为精通西方文化的青年学者。1881年,完成学业的辜鸿铭,埋头研究中华文化。从1885年,他在张之洞幕府中任职二十年,他一边帮助张之洞统筹洋务,一边精研国学,陆续将《论语》、《中庸》、《大学》译成英文,在海外刊载和印行。1917年,蔡元培执掌北大时,辜鸿铭被邀请教授英国文学。
精通西学的辜鸿铭,在潜心精研国学后,认为:儒家学说之仁义之道,可以拯救弱肉强食竞争中的冷酷;被国人摒弃的传统文化,恰是拯救世界的良方。故他不仅自己顶礼膜拜,更不遗余力推向世界,以为肩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他用几乎偏激的行为方式——留辫子、穿旧服来对抗整个社会弃绝中华传统的畸形走向。他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们哄堂大笑,他却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摘编自宋炳辉编《辜鸿铭印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辜鸿铭“不遗余力宣传国学”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辜鸿铭宣扬国学的意义。(9分)
此资料来源于:中学历史教学园地(www.zxls.com/),未经允许,
谢绝转载。
材料一 新生的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只是因为它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生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转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
材料二 资产阶级,由于一切生产工具的迅速改进,由于交通的极其便利,把一切民族甚至最野蛮的民族都卷进文明中来了。它的商品的低廉价格,是它用来摧毁一切万里长城、征服野蛮人最顽强的仇外心理的重炮。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们不想灭亡的话——采用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它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
——《宣言》
材料三 有历史学家说:“在1870年以后的大约40年里,并非仅仅在欧洲人看来,欧洲实际上确实算是在世界上快速扩张的现代文明的中心。”
(1)据材料一概括工业革命发生后带来了哪些变化。(6分)
(2) 材料二所说的“文明”是指什么?(2分)
(3)据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有哪些新发展?(4分)
张裕公司之歌《葡萄美酒不夜天》唱到:“举杯回首望云烟,一八九二到今天,沧桑岁月创业史,溶进芬芳葡萄园”。下列对“一八九二”的张裕公司表述正确的是( )
A.其性质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受“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推动
C.表明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产生 D.反映民族资本在中国占主导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军队今天越过三八线。几个小时之内,北朝鲜人迫使南朝鲜边防人员丢弃广阔的前线地带向后撤退。美国似乎对这一进攻感到惊讶,它将这次进攻归咎于苏联。
——克利夫顿·丹尼尔主编《二十世纪大博览》
材料二 1950年6月25日,南朝鲜军队开始了美国预谋的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侵略,发动了内战。
——葛罗米柯、波诺马廖夫《苏联对外政策史》
材料三 1950年6月25日,朝鲜半岛发生内战……李承晚集团自认为有美国的支持,就能轻而易举占领北朝鲜。但是,北朝鲜军民在劳动党和金日成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解放了汉城和南朝鲜40%以上地区,李承晚集团处于瓦解之中。
——吴本祥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它们在哪一历史要素上有相同的记录?
(2)在这一历史事件的起因问题上,材料二、三的观点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不同之处?这种不同反映了当时国际关系怎样的突出特点?
(3)假如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上述材料研究该历史事件,从史料收集角度看,存在怎样的不足之处?
下列对“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理”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B.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C.对人民宽刑薄赋 D.根据时代的变化进行改革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霍布斯把国家看作是由契约产生的。霍布斯认为,人们为了摆脱“自然状态”,彼此之间共同约定:大家都放弃自己的全部权力并把它交给一个人或由一些人组成的会议,使他(们)担当起他们的人格,并且承认他在公共和平与安全的事物方面所做的一切都是大家同意的。在霍布斯看来,人们这样做了之后,公共权力或国家就建立起来了。霍布斯把被授予权力的人或会议称为主权者。主权者拥有主权,其他的一切人都是主权者的臣民。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洛克指出,在自然状态中,自然法是由每个人行使的,人人都是自己案件的裁判者。因此。自然状态虽然是完备的自由状态,但也有许多不方便之处。这是因为有些人由于厉害关系而存偏私,或者由于对自然法缺乏认识而不遵守自然法,常常用强力去剥夺他人的自由。在自然状态中,即没有一种明文规定的法律作为裁决人们之间纠纷的共同尺度,又缺少一个公共的裁判者和公共权力来保证裁决得以执行。于是,人们为了克服自然状态的缺欠,更好地保护他们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便相互订立契约,自愿放弃自己惩罚他人的权利,把它们交给中间被指定的人,按照社会全体成员或他们授权的代表一致同意的规定来行使。他认为,当人们这样做了之后,国家就成立了。
——徐大同主编《西方政治思想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霍布斯契约论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洛克的社会契约理论与霍布斯的不同之处。(9分)
“三教合归儒”的三教是指:
①佛教 ②基督教 ③伊斯兰教 ④道教 ⑤儒学
A、①④⑤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