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西方”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是含混而不确定的名称。
《史记·大宛列传》 |
“是岁汉遣骠骑破匈奴西域数万人,至祁连山。” “西域”初义指西部化外之域。 |
《后汉书·西域传》 |
“西域内属诸国,东西六千余里,南北千余里,东极玉门、阳关,西至葱岭。”所载范围包括罗马、印度、波斯等国。 |
《大唐西域记》玄奘 |
记载了玄奘亲身经历和传闻得知的一百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城邦,包括中亚、西亚、印度等地的情况。 |
《西洋番国志》(1434年) |
记录郑和下西洋所经过的二十国,“西洋”一词狭义包括今东南亚、印度洋至波斯湾、北非红海一带;广义引申为海外诸国。 |
《泰西水法》徐光启(1612年) |
以“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称“欧罗巴”。 |
《西方要纪》南怀仁,清初来华传教士(1669年) |
“西洋总名为欧罗巴,在中国最西,故谓之大西。以海而名,则又谓之大西洋。距中国计程九万里云。” “西洋之可传者有三:一曰机器,一曰历法,一曰天文。” |
《海国图志》魏源、其他介绍西方的书籍 |
“海国”的地理范围由欧洲扩展到美洲。 “西学”“西儒”“西医”“西历”等词语出现在书籍里。 |
——据欧阳哲生《中西交通史上的“西方”概念之探源》整理
解读汉唐、明清时期中国人关于“西域”“西方”观念的变迁。
记述 | 出处 |
“献忠黄面长身虎颔……坑成都民于中园……将卒以杀人多少叙功次,共杀男女六万万有奇” | 《明史》 |
“清将梁一训驱残民数千,北走至绵州,又尽杀之。成都人殆尽” | 《客滇述》 |
“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创痍。自荡平后,修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 | 《清史稿·王骘传》 |
全国著名张献忠研究专家王纲认为“大西政权定都成都后,一开始并没有滥杀无辜……但如果把明末四川人口减少都归于张献忠的责任,就不是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 《首届张献忠全国学术会综述》 |
图二是颐和园建筑布局的中心,它是仿照杭州六和塔建造的,为古代建筑的精品。它是( )
A.仁寿殿 B.智慧海 C.佛香阁 D.玉澜堂
近代史上南京既被称作“悲伤之城”也被称作“胜利之城”,使南京由“悲伤之城”最终成为“胜利之城”的历史事件是
A.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B.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C.抗战胜利日本受降 D.渡江战役
材料一 从1953年起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新中国在国民经济恢复的基础上开始步入了工业化的初创阶段,从而在中国现代化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其突出的特点是实施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战略,依靠国家的整体力量启动工业化进程,以国营经济为主体,以此推进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摘自石建国《建国初期中国工业化道路
与发展战略问题研究述评》
材料二 人民公社发展的主要基础是我国农业生产全面的不断的跃进和五亿农民愈来愈高的政治觉悟……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逐步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社的组织规模,就目前说,一般以一乡一社、两千户左右较为合适……建立人民公社首先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而建设社会主义是为了过渡到共产主义积极地做好准备。看来,共产主义在我国的实现,已经不是什么遥远将来的事情了,我们应该积极地运用人民公社的形式,摸索过渡到共产主义的具体途径。
——《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
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29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建国初期确立“以重工业为中心”工业化道路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立人民公社的原因,并指出人民公社的特征。
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和平愿望。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最初提出成立联合国构想的是《联合国家宣言》
B.是世界上最早宣告以维护世界和平为宗旨的国际组织
C.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派出第一支维和部队
D.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主要责任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
1956年中共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的“双百”方针是指
A.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B.科技问题上“百花齐放”,文艺问题上“百家争鸣”
C.科学问题上“百家争鸣”,文艺问题上“百花齐放”
D.艺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学术问题上“百花齐放”
(2011·潍坊3月)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位中国诗人写道:“彩霞里伊水似飞舞,白云中洛河似龙腾,看茫茫绿树大海,排排烟筒森林。”这反映了( )
A.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步增强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追求工业化的发展目标 D. 诗歌创作脱离社会现实
右侧是一幅题为“俾斯麦牌香肠”的漫画,它讽喻了俾斯麦的
A.武力统一政策
B.全球扩张政策
C.社会保障政策
D.欧洲均势政策
13、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恩格斯指出:“原来,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能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工人政党的合法活动更甚于害怕它的不合法活动,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其中“这些机构”是( )
A.内阁 B.联邦议会
C.帝国议会 D.巴黎公社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