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
A . 世官制 B . 察举制 C . 九品中正制 D . 科举制
“五口之家,治百亩之田”,以家庭为单位经营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耕农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式,下面对这一经济形式认识正确的是(    )

①自耕农经济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

②自耕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③自耕农经济形势下的家庭结构比较稳定

④自耕农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世界著名科技史学家李约瑟说,没有任何的西方人在青铜器铸造方面能超过古代中国人。中国青铜器铸造的鼎盛时期是在(    )
A . 原始社会末期 B . 商周时期 C . 秦汉时期 D . 隋唐时期
1998年,日本向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等机构的捐款和出资占其政府开发援助(ODA)总额的比例高达19.8%。2001年,日本首相向联合国秘书长表示:日本担负了联合国会费的两成,但日本所希望的安理会改革却迟迟不能实现,对此在国民中间有不满情绪。材料表明,日本( )

A . 实现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B . 获得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C . 企图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 . 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 . 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 . 僵化经济模式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 . 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 . 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涨危机
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到明清,宰相大臣的上朝礼仪经历了由坐到站.再到跪的变化,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 中央集权由盛到衰的历程 B . 中国的礼仪不断等级化的趋势 C . 君臣关系不断恶化的历程 D . 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的趋势
“惯用对比、夸张和想象的艺术手法,用词也倾向于华丽—路。寻求强烈的艺术效果,追求异乎寻常的情节,描写异乎寻常的事件,刻画异乎寻常的性格,塑造出超凡、孤独的叛逆形象。”与此风格一致的作品是(    )
A . 《神曲》 B . 《巴黎圣母院》 C . 《等待戈多》 D . 《人间喜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史主要大事表

时间

史事

1840-1842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2年

魏源发表《海国图志》

1859年

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开展

1866年

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办

19世纪90年代

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8年

戊戌变法

1898—1900年

义和团运动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

1905年

同盟会成立,《民报》创刊

1911年

武昌起义

1915年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从上述所列的历史事件中任选三个事件,确定一个主题,结合所学,进行历史解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郭嵩焘谓:“西人富强之业,诚不越矿务及汽轮舟车数者。一然其致富强,固自有在。窃论富强者,秦、汉以来治平之盛轨,其源由政教修明,风俗纯厚,百姓家给人足,以成国家磐石之基,而后富强可言也。”郭嵩焘意在(   )
A . 批评洋务运动 B . 发展民族工业 C . 提倡政治变革 D . 缓和阶级矛盾
毛泽东曾强调:“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学会把马列主义的原理运用到中国的今天环境……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中共活用“马列主义”体现在
①发动南昌起义,占领中心城市                                 ②建立“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③运用“一国两制”理论,解决祖国统一大业            ④采取和平赎买政策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③④ D . ①③④
战国时期,土地的直接耕种者己获得了一定的自由,农业产以也有很人程度提高.但社会贫富差距明显扩大。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根源是(     )

A . 各国税制的改革 B . 土地买卖的加剧 C . 铁犁牛耕的推广 D . 井田制度的瓦解
印巴战争和两伊战争有许多相同点,下列各项中不是相同点的是(   )


A . 是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争 B . 都有大国的操纵和干预 C . 都由领土争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而引起 D . 争端的焦点都是丰富的石油资源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仙”李白这首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项历史功绩( )。

A . 建中央集权制度 B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 . 修万里长城 D . 书同文,车同轨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奠定了中央集权官僚体制运作的理论与方法。”下列属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

①平定“七国之乱”

②颁布“推恩令”

③形成“中朝”“外朝”体制

④建立对地方高官的监察制度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在中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促进了(    )

A .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B . 游牧民族农业化 C . 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D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
詹姆斯·罗伯特认为,“任何一级政府都是不可信任的,但是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和强大的政府,越需要特别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1787年美国宪法(    )

A . 在政府机构实行“三权分立” B . 确立了国会的权力中心地位 C . 规定参议院有弹劾总统的权力 D . 设立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
A . 春秋时期 B . 战国时期 C . 清朝 D . 秦朝

辛亥革命后,时人曾感叹道: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购得假共和这说明辛亥革命(      A.终结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B.模仿西方民主制度模式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没有实现中国人民要求独立、民主的迫切愿望 

D.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希腊传记作家和哲学家普鲁塔克(Plutarch)记载:阿那卡西斯(Anacharsis)在参加了一次公民大会后,他惊讶地发现,在雅典人中间,聪明人进行诉讼,而蠢人进行裁决。这些史实表明①阿那卡西斯是雅典公民②希腊民主被贵族操纵③公民大会已徒有虚名④雅典民主有很大缺陷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理会得熟时,道理便在上面。又如律历、刑法、天文、地理、军旅、职官之类,都要理会,虽未能洞研其精微,然也要识个规模大概,道理方泱洽(泱洽:贯通)通透。这段话提倡的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