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清朝规定“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反映了当时政府推行的政策是(    )
A . “海禁”政策 B . 工商皆本 C . 重商主义 D . 重农抑商
逝去的注定不会再现,然而无数废墟的留存却给了我们长久回望的可能,一段段远古的文明正是在这种回望中逐渐展露出她神秘的笑靥。如图文物出土于(   )

A . 尼罗河流域 B . 两河流域 C . 印度河流域 D . 黄河流域
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措施,对生产关系变革产生的深远影响是(    ) 
A . 促进了封建租佃关系产生 B . 以法律形式确认土地私有 C . 小农经济成为主要的模式 D . 小农成为赋税的主要来源
到1870年为止,英国社会问题堆积如山,自由党人主张渐进的改革,并且提出以下改革纲领:(1)保护穷人,使其免除疾病、过分劳累、贫困及意外工伤的折磨。(2)发展教育及工会,作为工人自助的手段。(3)向“膨胀的”、不劳而获的财产征收重税,以便缓和财富分配上的不平等。这表明(   )

A . “严重社会问题”使英国丧失世界经济中心地位 B . 英国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以解决“严重社会问题” C . “严重社会问题”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造成的 D . 自由党人认识到“严重社会问题”不利于资本主义社会长治久安
程颢程颐兄弟俩去朋友家赴宴,席间有歌妓助兴,弟弟程颐认为有辱斯文拂袖而退;而程颢却怡然自得,尽兴而归。次日程颐责问程颢,程颢笑曰:“昨日‘座中有妓’而我‘心中无妓’,今日‘座中无妓’而你‘心中有妓’”。程颐闻之,面带愧色而去。这一故事实质上反映了 (    )
A . 程颢思想带有心学倾向 B . 程颐主张知行合一 C . 宋代市民文化繁荣 D . 二程思想走向对立
钱理群《天地玄黄》记载某民国杂志刊登了一则“小品”:“法币满地,深可没胫,行人往来践踏,绝无俯身拾之者,谓之‘路不拾遗’,谁曰不宜!”小品所反映的“路不拾遗”情景导致(    )
A . 社会秩序空前稳定 B . 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C .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D . 民族资本迅速发展
表为选自唐代典籍的某些记载,这些记载可以作为史料来实证唐代(   )

典籍

记载内容

《旧唐书•玄宗纪》

(741年)禁九品以下清资官置客舍邸店车坊(车坊,经营车马出租业务的店栈)

《全唐文》卷入十一

应公主家有庄宅邸店,宜依百姓例差役征课

《唐会要》六十九

天宝九载(750年)十二月敕,郡县官僚共为货殖,竟交互放债侵人,互为征收割剥黎庶

《唐会要》八十六

大历十四年(779年)七月今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杨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A . 基本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城市布局已经开始发生重大变化 C . 有不少官僚涉足商业活动 D . 对商业贸易活动的管理更加规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科学文化上它推动了地理学革命;在美洲等地发现了大批新的物种,推动了生物学的发展;打破传统商路,实现贸易中心的转移;外交上,殖民扩张开始成为欧洲的历史潮流。

——摘编自百度文库《新航路开辟的地区分析》

材料二:英国是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到19世纪中叶,它已经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它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畅销无阻…可以说,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核心的世界市场。

——摘编自吴于座、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下册)》

材料三: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以资本输出为主,主要形式为组建跨国公司来取得更多的利益,主要表现为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摘编自张梅《中国对俄罗斯直接投资与贸易关系研究》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贸易中心实现怎样的转移?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对世界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展方式的变化。
  3. (3)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俄国学者苏汉诺夫说:列宁的讲话缺少对俄国社会主义的“客观前提”的分析,代表国内微弱少数的工人和雇佣苏维埃怎么能反对多数的意志和利益建立社会主义?列宁的全部“观念”怎么能同马克思主义的最基本的原理并行不悖?苏汉诺夫旨在(  )
A . 批评《四月提纲》有关俄国革命的观点 B . 指责新经济政策违背马克思主义 C . 说明俄国革命面临内忧外患的严峻局势 D . 指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国情
中国国家邮政局为纪念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于2007年7月1日发行了纪念邮票1套3枚。如图是其中的第一枚“欢庆”,邮票画面采纳国旗、香港区旗和紫荆花雕塑作为设计元素。你认为这枚邮票可用于研究的主题是(   )

A . 香港已正式成为中国的一个区 B . 内地与香港经贸联系日益紧密 C .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D . 借鉴香港问题的解决方法来解决台湾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西方近代化进程比较

分析上表,提取中西方近代化不同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

西班牙的物价在16世纪中叶开始上涨,17世纪初上涨四倍。英法的物价上涨晚于西班牙五十年,到17世纪中叶达到顶点。中国物价的上涨,比英法又慢一百年。与上述历史现象直接相关的是(   )
A . 工业革命在世界的扩展 B . 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C . 闭关锁国政策带来的恶果 D . 白银在世界市场的流动
下表为汉至宋南北方户数统计表。(单位:万户)表中户数变化最能说明这一时期(   )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宋代(1080年)

北方

965

149

493

459

南方

111

65

257

830

A . 经济重心南移 B . 政权并立 C . 城市经济活跃 D . 民族交融加强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可见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            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  

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                       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

《权端的年代》一书在介绍大萧条时宣称:“苏联,却仿佛免疫似的,丝毫不为所苦……最保守的估计,从1929年开始,一直到1940年,苏联工业产量便增加了3倍”。苏联取得如此成就的内因在于

 A.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热情      B.资本主义的危机带来了发展机会

 C.高度集中经济体制的推动          D.国营企业的自主权扩大

下面是资产阶级革命家章炳麟的一幅讽刺慈禧太后的对联: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时再到古长安?叹黎民膏血全枯,只为一人歌庆有;五十割琉球,六十割台湾,而今又割东三省?痛赤县邦圻益蹙,每逢万寿祝疆无。与对联中何时再到古长安六十割台湾相关联的历史事件分别是(  

A.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签订    B.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签订

C.八国联军侵华和《辛丑条约》签订      D.八国联军侵华和《马关条约》签订

《人民日报》:48年时间,67本日记。从1959年开始,河北省一位普通农民坚持每天写日记,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记录了当年生活的点滴,见证了近半个世纪的农村历史。其中1983823是这样记的今早开会,上午下午分自留地。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废除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历史       

  B.反映了建立农村乡镇管理体制的历史

  C.该农民对自留地有使用权                  

  D.该农民对自留地有所有权

社会主义经历了由空想到科学,由实践到变为现实的发展历程,那么社会主义首次变为现实的是:                                       

A、美国建立                     B、巴黎公社

C、十月革命                     D、新中国成立

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是世界航海史上的重大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郑和下西洋路线

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大航海事件航路的异同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大航海事件对国际关系的不同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以粮食为主,棉布次之。应当指出的是,16世纪以前,粮食的长途贩运虽然也有相当的数量,但是,粮食流向一是流向歉收区,这种流向是不固定的;二是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而在16世纪以后粮食长途贩运的流向,虽然也存在从地多人少的余粮区,流向人多地少的缺粮区,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从四川、湖广、广西等以农耕为主地区流向江苏、广东等以种植经济作物、水果种植业以及手工业发达地区。……除粮食外,棉布成为流通量最大的手工业产品。
——《16至18世圮中国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根据材料归纳16到18世纪国内大宗商品远距离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