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彼得一世统治时期,税种非常多,有婚礼税、服装税、过桥税、胡须税、离岸税、靠岸税、人头税等。彼得一世这样做的最直接的目的是(  )
A .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 . 满足军队经费的需要 C . 维护统治的需要 D . 发展经济的需要
阅读下表,这说明(    )


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世

界机器出口总重的比重

苏联进口机器设备占

国内进口总量的比重

1929年


30.1%

1931年

30%


1932年

50%

55.7%

A . 苏联利用世界经济危机加快了工业化 B . 世界经济危机使苏联开始工业化建设 C . 苏联工业化促使世界性经济危机蔓延 D . 苏联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差距大大缩小
1848年2月,《宣言》的发表诞生了一个伟大的真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较之空想社会主义理论,被称为科学社会主义,依据是(    )
A . 抨击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 B . 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是剥削制度 C . 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D . 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

——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

材料二: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

——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
下列关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比较,符合史实的是

A . 两者都是民主政治,主权在民 B . 两者都拥有发达的农耕经济 C . 两者都长期保持小国寡民状态 D . 两者都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一批官僚、地主、商人投资购买机器,创办近代企业,从而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诞生。其诞生时间是

A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 . 明朝中后期 C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D . 一战期间
苏联在1934—1935年的机器进口只相当于1931年的1/10,从1937年起就不再从国外进口锅炉、发电机、化工设备等。这说明(    )
A . 经济危机阻碍了苏联对外贸易 B . 斯大林模式弊端逐渐暴露 C . 西方国家对苏联封锁逐渐加强 D . 工业化建设取得重要成就
据学者统计,西汉时期皇帝颁布的农业诏书数量较多,且诏书内容主要涉及劝农、赋税、赈济、农业灾害、农官等方面。据此可知,西汉时期(    )
A . 社会经济日益繁荣 B . 农本立国传统稳固 C . 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D . 重农抑商政策形成
史载,康熙帝北巡,行至华北平原与内蒙古草原接壤地带,发现一片水草丰美、林术(木)葱郁、动物繁多的地方,出于“肄武”与“定边”的考虑,令人“前往相度地势,酌设围场”,划定了14000多平方公里的地方作为围场猎苑。结合史实判断,该“围场”具备了下列项中哪些功能(  )
①避暑    ②练兵    ③围猎    ④处理民族事务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观察下边的宣传漫画(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最早出现于下列运动中

A . 土地改革运动 B .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 “大跃进”运动 D . ”运动
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这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不包括(   )
A . 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 B .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 全面侵华战争的爆发 D . 国共合作宣言的发表
正职演说常常是正义与邪恶交错,真理与谎言相融,成为演讲者鼓动、渲染和辅佐政治的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①公开的和平条约必须公开缔结……

②领海以外……必须保持公海航行的绝对自由……

③尽可能的消除一切经济壁垒,建立平等的贸易条件

④各国军备必须裁减至符合维持国内安全的最低限度

⑤对所有殖民地的要求做出自由的、坦率的和绝对公正的调整……殖民地人民与当地代管政府有政治上的自治权。

⑭为了大小国家都能互相保证政治独立和领土完整,必须成立一个具有特定盟约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

——威尔逊1918年1月8日在美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二:德国完全愿意放弃一切进攻性武器,如果有武装的国家也销毁它们的进攻性武器的话,……德国愿意解散他的全部军队,销毁他现有的少量武器,如果邻国也这样做的话,……德国愿意同意任何庄严的不侵犯条约,因为它并不想进攻别国,而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

——希特勒1933年5月17日在德国国会的演说

材料三: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恶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保证作战。

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夺取胜利——不惧一切恐怖,去夺取胜利——不论前路如何漫长、如何艰苦,去夺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不能生存。

——丘吉尔1940年5月13日在英国下院的演说

  1.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言说的内容在《凡尔赛和约》中的实践。
  2. (2) 材料二中的希特勒此番演说的目的是否“只想谋求安全和和平”?结合史实加以说明。
  3.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丘吉尔此次演说的背景,并列举事实说明英国“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的成效。
“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构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根据所学知识,这套“制度”不包括(    )
A . 皇帝制度 B . 三公九卿制度 C . 郡县制度 D . 分封制度
曾主持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在其《中国见闻录》中写道:“中国有世界上最好的粮食——大米;最好的饮料——茶;最好的衣物——棉、丝和皮毛。他们无需从别处购买一文钱的东西。”这段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社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是(    )

A . 商品经济 B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C . 自然经济 D .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话本是宋代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促使它兴起的直接社会原因是

    A.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B.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C.各民族文化的交融    D.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

19世纪60年代以前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情况所得出的认识和结论,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①向西方学习思潮的兴起和鸦片战争有关

       ②向西方学习的代表人物有林则徐、魏源等人

       ③向西方学习的主要内容是西方的军事与科学技术

       ④向西方学习尚未涉及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礼记·大传》载:“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旨在强调(  

A.尊祖敬宗是人本性                                B.家国亲情本是一体

C.君主百姓原本一家                                D.封邦建国利于统治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