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一 高二 高三 高考 

高中 历史

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中写道:“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文中所述的历史事件(   )
A . 是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 B . 粉碎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C .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企图 D .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读东汉时期我国西南地区铁器分布表。由此可以推知(  )

省份

地点

铁器物种类

四川

绵阳

斧、锸、锛

四川

荥经

铁锄、曲炳刀、削刀

重庆

巫山

铁犁铧、长釺形器、铁削

重庆

涪陵

铁斧、铁锯、刻刀

重庆

云阳

铁削、铁锄

A . 西南农业已逐步实现精耕细作 B . 铁器成为西南主要生产工具 C . 铁器在逐步向西南地区推广 D . 西南冶铁技术水平大大提高
《刚果真相》一书中写到:“凡是在白种人因贪求黄金而跟‘劣等民族’接触的地方,那里便发生种种残暴罪行。”材料主要揭示了(    )
A . 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B . 西方工业化的消极影响 C . 不同文明之间的融合 D . 资本原始积累的罪恶
著名学者钱乘旦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中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这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是为了控制现代化,让它为维护传统的价值取向服务。……因此是“反现代化”。根据材料,近代中国“反现代化”运动的典型事例是(   )
A . 洋务运动 B . 义和团运动 C . 辛亥革命 D . 新文化运动

阅读20世纪后半期世界工业发展情况表,据此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发达国家的经济实力趋于变弱 B . 发达国家趋于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 C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趋于接近 D . 发达国家开始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
尼克松调整美国对外战略的实质目的在于    (  )
A . 改变美国全球的霸主地位 B . 维护美国的海外利益和国际地位 C . 阻止苏联的全球战略攻势 D . 稳定资本主义,打击共产主义
王玉哲在《中华远古史》对某一制度的定义为“一种宗庙之法,必然与宗庙制度、祖先崇拜、血缘关系、尊卑制度有关。”其所定义的制度为(    )
A . 分封制 B . 宗法制 C . 家天下制度 D . 世官制
王国维《殷商制度论》记载:“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 ……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其在丧服,则诸侯为天子斩衰三年,与子为 父、臣为君同。”这一变化(   )
A . 建立起周天子的集权统治 B . 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C . 标志着贵族政治开始确立 D . 加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同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面对毛泽东的“出球”,尼克松总统做出很好的“回球”。下列不属于尼克松总统“回球”的是(   )
A . 批准中国乒乓球队的邀请 B . 派基辛格秘密访华 C . 尼克松亲自访华 D . 签署《关于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的过程中及建立以后,世界上主要国家对这一新的国际秩序感受各不相同。有人概括了这么几种不同的状况: (    )

①先悲后喜的获胜者         ②得胜得利不得势的衰败者  

③得胜得利的寝食难安者     ④被排斥的孤独者。

下列对此表述正确的是:

A . ①是美国,②是德国 B . ②是德国,③是英国 C . ③是法国,④是苏俄(联) D . ①是苏俄(联),④是美国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中写道“从西周到明清都如此。国是放大的家,家是缩小的国。君臣官民都是父子,四海之内皆为兄弟。所以当年海瑞骂皇帝,司法部门就按照‘儿子骂父亲’来量刑。”这主要体现出古代中国(    )
A . 法律制度的不合理性 B . 家国同构观念的广泛影响 C . 家国一体思想融入法制的特色 D . 君权的至高无上性

日本1870年的地理教科书《舆地志略》中对比中日两国:“贵古贱今,妄自尊大,自称中华,视外国为夷狄禽兽,屡失信于外国,虽蒙其侮辱,却依然固守旧习……止步于数千年前之开化之域”;“方今我邦,朝纲一振,转为开化之方向,国势将大为隆盛,是东洋诸国中,绝无仅有之类”。这段文字(  )

A.客观分析了中国的旧习弊端      B.体现出强烈的海外扩张意识

C.尚未突破传统的儒学华夷观念     D.显示出西方文明观念影响日本

 1861改革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主要依据是

 A.改革是由最高统治者主持的   B.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改革是进步文学家推动的     D.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下列对《资政新篇》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是太平天国革命实践的产物      

B.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结果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不能反映农民阶级的迫切要求和愿望

 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单位:元),图中的城乡差距最小年的出现是因为(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            B.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C.农村改革已全面展开,城市改革刚刚起步      D.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

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符合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                        B.是对土地所有制的重大变革

C.与当时农村生产力状况相适应                 D.又恢复到合作化以前的土地所有制

2015219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邓小平在1979年曾经说过:“我们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市场经济不能说只是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1985年他又说:“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台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由此可以看出

    A.计划经济不再是主要经济模式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成为主要目标

    C.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完整体系           D.南方谈话中的一些思想观点早已提出

汉高祖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到汉文帝时,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百姓皆背本趋末。这说明( 

A.汉朝政府抑商的法律就是一纸空文        B.汉文帝放弃了重农抑商的错误政策

C.抑商政策并不能完全遏制商业发展        D.封建统治者并不真正实行抑商政策

1902年的浙江乡试中,有考生即堂“演说自由民权各种新理,环而听者如蜂屯蚁聚,儿将堂前栅栏挤倒。”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科举取士考试内容发生变化

       B.辛亥革命使得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维新变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D.新文化运动动摇了正统思想地位